在医学的浩瀚星空中,西医与中医宛如两颗璀璨却又风格迥异的星辰,各自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引领着人类对生命奥秘的探索。当下,西医以“构成论”为利刃,试图剖析生命的本质,宣称结构决定功能,这一观点如同在医学领域投下的一颗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虽有一定道理,却也陷入了局限的泥沼。

西医的“构成论”,就像一位严谨的工匠,拿着精密的尺规,将生命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结构部件,认为只要搞清楚了这些结构,就能洞悉生命的功能奥秘。从微观的细胞结构,到宏观的器官系统,西医凭借先进的科学技术,绘制出了一幅幅详细而精确的生命结构地图。不可否认,这种研究方法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以外科手术为例,医生们依据对人体结构的精准了解,能够准确地切除病变组织,修复受损器官,拯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据统计,在全球范围内,每年通过外科手术成功治疗的疾病病例数以亿计,这无疑是西医“构成论”的一大辉煌成就。
然而,当我们深入探究生命的本质时,就会发现“构成论”存在着难以弥补的缺陷。细胞核,这个被视为细胞“控制中心”的结构,并非像我们想象中那样完全同质化。研究表明,即使在同一个细胞核内,基因的表达也存在着动态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这就好比一个看似平静的湖面,实则暗流涌动,隐藏着无数的奥秘。而且,生命的结构并非是僵硬不变的硬结构,而是以细胞为基础的网状结构,是一种活的不稳定结构。它就像一个灵动的舞者,时刻处于变化的过程之中,随着时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不断调整和改变。

想象一下,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座繁华的城市,细胞是城市中的居民,它们通过各种信号和联系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这个网络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时刻都在进行着信息的传递和物质的交换。如果仅仅用结构来决定功能,就如同只看到了城市的建筑布局,而忽略了城市中居民的活动和交流,显然是无法全面理解城市的运行规律的。
更进一步说,明物质在生命中所占的比例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而暗物质、暗能量却占据了大多数。这就如同冰山一角,我们看到的只是露出水面的那一小部分,而隐藏在水下的巨大部分才是生命的真正奥秘所在。中医所重视的精气神,恰恰就在这看似神秘的暗物质和暗能量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医的精气神理论,就像一把神秘的钥匙,试图打开生命深层次的奥秘之门。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如同生命的源泉,滋养着我们的身体;气,是人体内运行不息的精微物质,是生命活动的动力,就像城市中的能源,推动着各个环节的正常运转;神,则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外在表现,是生命的灵魂,赋予了我们思想和意识。这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生命的整体。
有一位患者,长期感到身体虚弱、精神萎靡,西医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并未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各项指标也都基本正常。按照西医的“构成论”,似乎无法找到病因,也就难以给出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中医通过辨证论治,认为患者是精气不足、神失所养,于是采用中药调理、针灸等方法,滋补精气、安神定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身体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精神也焕发起来。这个例子就充分说明了中医精气神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独特价值。

在探索生命的道路上,我们不能被西医的“构成论”所束缚,就像不能被一只精致却狭小的笼子困住我们的思维。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借鉴西医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同时深入挖掘中医的宝贵智慧,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像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既要借助手电筒的光亮看清眼前的道路,又要仰望星空,寻找那指引方向的星辰。
让我们打破西医“构成论”的茧缚,探寻中医“精气神”的奇妙世界,在医学的广阔天地中开辟出一条更加全面、深入、科学的探索之路,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简介:梁世杰 中医高年资主治医师,本科学历,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4年,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师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著名老中医陈勇,侍诊多载,深得器重,尽得真传!擅用“商汤经方分类疗法”、专病专方结合“焦树德学术思想”“关幼波十纲辨证”学术思想治疗疑难杂症为特色。现任北京树德堂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新3+3工程—焦树德门人(陈勇)传承工作站研究员,国际易联易学与养生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焦树德学术传承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文化研究会中医药慢病防治分会首批癌症领域入库专家。荣获2020年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仲景医学分会举办的第八届医圣仲景南阳论坛“经方名医”荣誉称号。2023年首届京津冀“扁鹊杯”燕赵医学研究主题征文优秀奖获得者。事迹入选《当代科学家》杂志、《中华英才》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