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与国庆76周年来临之际,金山学校教育集团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从邀请“九三阅兵优秀战士”进校园宣讲国防知识,到组织师生代表走进重庆大轰炸遗址,学校通过沉浸式、互动式的教育方式,让思政课活起来,使爱国主义精神在学子心中深深扎根。
9月25日下午,金山学校金童校区的学术报告厅内,激昂的抗战革命歌曲联唱拉开了国防教育思政课的序幕。曾参与“九三阅兵”的优秀战士胡阿龙、栾忠坤、陈小龙身着戎装,以铿锵的口号、挺拔的军姿,护卫国旗入场。全体人员肃立高唱国歌,嘹亮的歌声传递出深厚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
课堂上,师生共同观看了爱国主义与国防教育主题视频。三位优秀战士现场展示了阅兵风采,并围绕国防知识、阅兵背后的故事以及强军精神,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震撼而深刻的思政课。他们以亲身经历讲述训练中的艰辛与荣耀,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国防”二字变成了可感可知的责任与担当,激发了在场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活动尾声,学校为三位战士颁发“国防知识思政课校外辅导员”聘书,并向学生代表授予“思政课·国防教育研学实践”旗帜,让英雄精神与红色基因在新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9月28日,金山学校党员、团员、少先队员代表共40余人,前往重庆大轰炸遗址群“六·五”隧道惨案遗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这座深藏于地下的防空洞,曾是1941年“六·五”大隧道惨案中数千市民的避难所,如今成为承载民族记忆、弘扬和平理念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全体人员通过展馆内的历史背景介绍,系统梳理了重庆大轰炸的历史背景与时间脉络,从宏观层面理解了抗战历史的厚重意义,为后续的深度参观奠定了认知基础。
随后,师生们有序参观了“空中大屠杀”“六五惨案”“愈炸愈强”三个专题展厅。在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述中,泛黄的历史照片、斑驳的实物展品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生动再现了抗战的残酷岁月。而重庆军民在炮火中仍坚持生产、重建家园的坚韧与乐观,又让大家深切感受到“愈炸愈强”的城市精神。这种苦难与抗争的强烈对比,深深震撼着在场师生的心灵,让他们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默哀献花仪式上,全体人员手持菊花,肃立默哀,向遇难同胞致以最深切的哀悼。这一刻,时间仿若凝固,对历史的敬畏和对和平的珍视在每个人心中激荡回响。
走进历史遗址隧道,师生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了惨案发生时的场景。通过沉浸式影片与祈愿仪式,大家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隧道避难生活的艰辛,以及和平的来之不易。
整个参观过程,让历史不再只是书本上抽象的文字,而是化作了直击心灵的深刻教育。硝烟虽已散尽,但精神永存不灭。
来自栖霞路校区四年级六班的曾熙桐表示,要学习传承英雄精神,用实际行动做一名有责任、有担当的少先队员,将来为祖国贡献力量。金童校区五年级五班的刘胤含感慨道:“防空洞墙壁上那些深深的抓痕比任何文字都更真实地告诉我:抗战的记忆,需要被看见、被触摸,才能被真正理解。”
美利山校区的六年级五班的陈芋圩同学则被重庆“愈炸愈强”的精神深深震动:“这种坚韧、不怕困难的精神,就像山城的台阶,一代代传递,从未中断。它激励着我们遇到困难要勇敢面对。这次参观,让我为自己是重庆人而感到骄傲!”
山河无恙,吾辈当自强。从阅兵场的“强军梦”到抗战遗址的“和平愿”,金山学校以“行走的思政课”打破课堂边界,让历史成为最生动的教材。这份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终将化作前行的力量,指引着孩子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书写属于中国少年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