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特朗普强迫哈佛赶人,中方第一时间亮明立场,并抓住机会招贤纳士

特朗普刚对哈佛下达禁令,中方就作出了回应,香港科技大学带头发声:愿无条件录取哈佛国际生。并抓住机会招贤纳士,格局远超美方

特朗普刚对哈佛下达禁令,中方就作出了回应,香港科技大学带头发声:愿无条件录取哈佛国际生。并抓住机会招贤纳士,格局远超美方。

为争夺话语权,特朗普把政治黑手伸向了大学校园;与此同时,中国高校敞开大门,积极欢迎各领域“回流”的人才。这意味着无论是正在哈佛大学读书的外国学生,还是正在参与研究项目的外国学者,都面临被直接“清退”的风险。

那么,如果不转学会怎么样?在对于哈佛大学的通知中,国土安全部提到,如果拒绝转学继续选择留在哈佛,那么国际学生将失去合法身份。

当6800名国际学生被迫转学,中国留学生首当其冲,这场针对顶尖学府的“学术大清洗”,究竟是“国家安全”的幌子,还是政治博弈的筹码?

哈佛与各方也很快作出回应。而特朗普却补刀说哈佛学生连2+2都不会算?中方第一时亮明立场,敢做就敢反制!起初只是3月31日特朗普在集会上语带火药地一句:“哈佛正在灌输反犹、反美思想,联邦政府不会再给他们一分钱。”90亿的研究经费,就这么被挂在嘴边。

人们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4月11日,财政部宣布冻结哈佛22亿专项资金。要求取消“多元与包容”项目。

倘若这一系列雷霆手段真的板上钉钉,哈佛大学就别想再从世界各地招揽新的国际面孔了。更棘手的是,那数千名已经在康桥伏案苦读的国际学子,要么得赶紧卷铺盖另寻他校,要么就得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合法身份失效,甚至可能被直接“扫地出门”。这对哈佛来说,绝对是晴天霹雳。

要知道,这座快四百岁的老牌名校,校园里活跃着来自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七千名国际学生学者,乌泱泱占了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还多。这其中,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更是主力中的主力。

更现实的是,国际学生的学费,那可是哈佛钱袋子里的重要一笔。特朗普政府这几招,招招都打在哈佛的“七寸”上,后果不堪设想,甚至可能让这所老校元气大伤,风光不再。

这突如其来的组合拳,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明眼人一看便知,特朗普和哈佛大学之间的梁子,跟那没完没了的巴以冲突及其在美国校园里掀起的抗议浪潮脱不了干系。

美国左翼力量对自家政府在巴以问题上“拉偏架”,无底线偏袒特拉维夫右翼政权早就憋了一肚子火,大学校园自然成了他们发声、抗议的主战场。可偏偏,在能量巨大的犹太院外游说集团的操作下,这些抗议活动动不动就被扣上“反犹主义”的大帽子,事情也就越搅越浑。

就在去年一月,哈佛新上任才半年的黑人女校长盖伊,就因为在怎么界定和处理校园里那些“反犹”相关的抗议活动上,没能跟美国政府“尿到一个壶里”,被迫黯然下课。接替她的,是犹太裔学者艾伦·加伯。

白宫的政客们大概以为,换上“自己人”就能把校园里的“反犹”风波给彻底摁下去。哪知道,算盘打得噼啪响,事情却没照着剧本走。加伯校长上任后,虽然也对白宫做了些让步,比如限制校内讨论国际事务、调整中东研究中心负责人什么的,但在特朗普政府得寸进尺,要求哈佛配合白宫全面审查声援巴勒斯坦的活动时,他选择了硬刚,直接站到了特朗普政府的对立面。

当然,这事儿的根子虽然跟巴以问题有关,但绝不仅仅是巴以问题那么简单。

大学校园,尤其是哈佛这种顶尖学府,向来是民主党的铁杆票仓和思想阵地。哈佛所在的马萨诸塞州,在美国政治版图上那也是“深蓝”得不能再“深蓝”的地盘。就在不久前,美国东北部六个州还抱团公开叫板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战”,甚至扬言要撇开联邦政府,单独自个儿跟加拿大谈经贸合作,马萨诸塞州就是带头大哥之一。

所以说,特朗普政府这回对哈佛下狠手,更像是一场借着“反犹”的由头,行清算异己之实的精准报复。在这种扭曲的政治游戏里,本该是传道授业、启迪思想的象牙塔,不幸成了美国国内“党争”的祭品,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大洋彼岸的中国,对这事儿的反应那叫一个迅速和清晰。禁令消息刚一出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就在第一时间把中方立场说得明明白白。她强调,中美之间的教育合作,说白了就是个双赢的事儿,中方一向反对把正常的教育交流给政治化。

美国这么干,对自己没好处,只会砸了自己的国家形象和国际信誉。毛宁还给海外的中国学生学者们吃了颗定心丸,郑重承诺中方会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他们的正当合法权益。这话说得有理有节,既点透了利害,也稳住了人心。

虽然中国这边可能没法直接左右特朗普政府最后怎么拍板,但老话说得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那些可能被美国拒之门外的优秀国际人才,转眼间就可能成为中国招揽全球贤才的香饽饽。

中国的香港特区和澳门特区的高校,脑子转得最快,已经迫不及待地伸出了橄榄枝。香港科技大学在特朗普对哈佛下禁令后不到两天,就火速发布重磅通知,公开表示愿意无条件接收受影响的哈佛大学国际转学生,还承诺在入学申请、学分转换、签证办理、住宿安排等一条龙服务上提供全方位支持。澳门地区的高校也没闲着,纷纷表示会密切关注事态发展,随时准备给有需要的学生提供转学帮助。

这种开放的态度和高效的行动,无疑展现了东方社会在全球人才争夺战中的积极和包容。

当一方的政策壁垒试图堵死正常的学术交流之路时,另一方则张开双臂,不仅想着维护本国学生的权益,也乐于为全球其他国家的优秀学子提供继续深造的平台。这一对比,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不同治理理念下,对待知识、人才和未来的不同态度。

就在这场风波越演越烈的时候,事情似乎又有了点儿转机。

最新消息说,哈佛大学所在的马萨诸塞州联邦地区法院的一位法官,已经针对特朗普政府禁止哈佛招收国际学生的这项争议政策,下了一道临时限制令,要求在后续举行正式听证会之前,暂时保持现状。这意味着,特朗普政府的这项禁令,想马上落地执行,恐怕得先缓缓了。

然而,就算这禁令最终没能完全搞成,这场围绕哈佛大学的闹剧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恐怕也难以轻易烟消云散。它不仅进一步撕裂了美国国内本就脆弱的政治生态,也对美国长期以来辛辛苦苦打造的国际学术中心地位和“民主灯塔”形象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害。

对全球学术界来说,这类事件无疑会加速国际人才对自己未来求学和发展方向的重新评估和流动,让他们在选择时更加小心谨慎。而对中国而言,这既是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更是一次吸引全球顶尖人才、提升自身科教实力的战略机遇。

有评论认为,特朗普政府这些招数,短期内或许能满足其某些特定的政治小算盘,但从长远看,它给美国学术环境造成的创伤,绝不是短时间内能养好的。一个开放、包容、稳定的学术环境,才是吸引和留住全球英才的定海神针。一旦这块基石晃了,那连锁反应可就大了去了。

评论列表

东南西北
东南西北 2
2025-05-30 17:30
跟港澳比,哈佛的学生有更好的学校可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