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勇敢,也许只是懦弱到不敢放弃。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胆小,懦弱好像都变成了一个人的“原罪”。
《我胆小如鼠》是余华早期的文章,只有短短几万字,算是一种“先锋文学”吧,在我看来,文中讽刺居多。
胆小就理所当然被欺负?
文章的主角是一个叫杨高的人,一个胆小如鼠的人。
那他的胆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也许是小时候他的父亲用告诉他掉到河里会淹死;从树上掉下来会摔死…
也许是从小看到胆小的父亲;看到从来不敢大声说话的父亲;看到被人指着鼻子骂也得陪笑的父亲…
也许是上课是老师指着他,告诉他:你就是胆小如鼠。
也许是同龄人从小就一直想他灌输他就是胆小的时候。
所以他什么都不敢做,成为同龄人里的异类,永远被人嘲笑和欺负。
可他真的胆小吗?我们不知道,也想象不到。
在他的妈妈眼中,他不是胆小,是“老实”。
“老实人”应该是一个褒义词吧,但为什么受欺负的都是老实人呢?
就像从古就有的“君子可以欺之以方”。
老实人,胆小的人,怯懦的人,理所当然的就应该处在最底层。
就如同我小的时候父母就告诉我:我是哥哥,理所当然要让着弟弟。
就如同网络上说的:男生理所当然就应该哄着女生,围着女生转。
就如同女性理所当然地被要求要在家相夫教子。
就如同我们年龄一到就理所当然地要结婚生子。
就如同以前当官的告诉老百姓:你们理所当然就应该一辈子被剥削。
……
但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哪有那么多理所当然,我不乐意,谁也不能强迫我,欺负我。
胆大与胆小在杨高的眼中,吕前进是一个从小就天不怕地不怕的人。
可是长大以后他发现了一个秘密:吕前进也有害怕的时候。
那是一个雨夜,天很黑,吕前进下夜班回家的路上,杨高突然从后面抱住了他。
吕前进吓坏了,失声尖叫,拼命地逃跑。
更为讽刺的是,吕前进尖叫的内容——“我是男人!我是男人!我是男人!”
不敢细想,这样一个“不要命”的人害怕的居然是被当成女人。
可见,女性当时的处境,又或者说“强奸犯”随处可见的环境多么可怕。
突然想到好像发生这种事情以后,很多人都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因为女性打扮得漂亮导致的。
只能说离谱,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就是传说中的“受害者有罪论”吗?
说回书中,杨高的父亲也是一个胆小的人,可是当他开着他的解放牌卡车时,路过的狗都要被他骂一句。
这算什么?压抑之后的宣泄?还是人性的扭曲?
“按闹分配”或许我们很多人接受的教育都是“做得越多,收获越多”。
不过书中的“老实人”杨高默默无闻的付出,升职加薪没有他,分房子也没有他…
杨高和吕前进在同一个厂上班,杨高是钳工,吕前进是清洁工。
可当吕前进拿着锉刀进了厂长办公室以后,他就成了钳工,杨高成了清洁工。
吕前进在厂里睡觉摸鱼,结果每次涨工资都有他,只是因为他会“闹”。
那现在的我们呢?似乎也还是印证了那句话:“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不过还是比书中要好,至少这个“会哭的孩子”也得干活,也得有成绩才行。
那对于不会哭的“老实人”怎么办?
“老实人”的反抗俗话说狗急了还跳墙呢。
书中的“老实人”,一个杨高,一个杨高的父亲。
杨高的父亲去世了,去世的原因很讽刺。
杨高于想要向伙伴们证明自己的父亲并不胆小,于是求父亲在开车的时候闭上眼睛。
杨高知道这样的后果吗?他是知道的,可他还是这么做了。
幸运的是,他们的车并没有出事,可也“惹”上路人。
而不幸的是,车坏了,在他们修车的时候,路人追上来了,狠狠地揍了杨高的父亲一顿。
然后“老实人”爆发了,杨高的父亲开着修好的车,狠狠地撞了上去,赔上了性命。
或许这就是物极必反吧,就像弹簧,压得越狠,弹得越凶。
而杨高也许是受到父亲的影响,他也爆发了,他提着菜刀,要去劈吕前进。
不过他想起吕前进平时对他的好,他放下了刀,扇了吕前进。
结果他却被吕前进摁在地上打,文章到这里戛然而止。
那他们的结局会是什么样呢?是杨高默默忍受,还是再次提起刀呢?
写在最后这个故事不像《活着》,读来让人感到压抑,却也让人深思。
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世界相处的方式,胆大,胆小,又或是中庸之道。
不论你怎么选择,这都不是一种“罪”,没有人可以“理所当然”地欺负你。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