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郑州商业潮流风向标的大上海城,在经历市场起伏后,正通过拥抱微短剧新业态,开启一场深刻的“文化蜕变”。
这座位于二七商圈核心区的商业综合体,凭借其庞大的体量与独特的建筑风格,携手行业力量,致力于打造国内最大的实景短剧创作基地,为老商圈的复兴与中原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老地标寻求新突破 文化体验成转型方向
总面积约23万平方米的大上海城,自2007年开业后,曾创下日客流量超十万的辉煌,是郑州当之无愧的商业“领头羊”。然而,疫情与2021年暴雨的双重冲击,使其经营面临挑战。
资料图
面对传统百货业态的同质化竞争,大上海城果断转向。从2023年引入动漫文化,到2024年打造北方最大二次元街区“绮丽次元”,再到2025年11月宣布全面转型为文化体验综合体,其转型步伐清晰而坚定。通过展陈、互动、手作等形式营造沉浸式体验,并规划建设“中原非遗一条街”,大上海城旨在以文化内核重塑商业价值,重新聚拢人气。
瞄准微短剧风口 打造产业聚合新高地
转型的关键落子,聚焦于正处风口的微短剧产业。11月18日,郑州微电影协会与大上海城达成战略合作,依托其约23万平方米的多元化实景空间,共同建设规模化、高水准的实景短剧创作基地。
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现场
与传统的影视基地相比,大上海城展现出独特优势:其庞大的商业体量足以容纳众多剧组同时拍摄;融合历史感与现代风的建筑群落,为富含故事性和人文色彩的短剧提供了天然布景;地处市中心的优越区位和自身完备的商业生活配套,为制片方提供了极大便利。此外,商场本身聚集的庞大年轻客流,与微短剧的核心受众高度重合,形成了创作与消费的潜在闭环。
超越“场景租赁” 构建完整产业生态
此次合作并非止步于提供拍摄场地。双方致力于推动短剧行业的产业化与提质升级,计划通过开办影视演员、后期制作培训学校,为行业持续输送专业人才;同时聚合资本力量,孵化拍摄原创精品短剧,构建从人才、制作到发行的产业生态链。
签约现场
这一举措,与郑州市政府提出的到2027年微短剧产值超过1000亿元的目标同频共振。大上海城的实践,将文化赋能、产业转型与城市更新紧密结合,为传统商业体在数字经济时代如何焕发新生,提供了一个具有启发性的“郑州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