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背景能否进入咨询投行?需要具备哪些软实力与硬技能?”这些疑问,反映出许多同学在职业规划初期的共同困惑。然而,严谨的商业洞察、清晰的逻辑梳理与精准的文字表达,恰恰是人文社科训练中所培养的核心能力。
11月9日18:00,Taala AI在复旦大学邯郸校区举办了“文科+AI=?”工作坊主题之“咨询投行实验室”活动,帮同学们将人文素养转化为职场竞争力。

本次活动以“AI工具+实战流程”为主线,将行业研究、估值建模和投资决策等咨询投行工作中的核心环节,拆解为文科生可理解、可操作的步骤,助力构建“人文素养×AI赋能”的差异化竞争力。
01.大咖分享|运作模式与人才需求
活动伊始,资深咨询行业HR刘老师通过真实案例,系统介绍了咨询投行的工作模式、时间节奏与职业发展路径。
对于想要进入咨询投行领域的同学,刘老师也给出了具体建议:
1.参与商业分析类社团、企业低年级探索项目,培养直觉与判断力;
2.参加行业认可的商业竞赛,通过实战培养商业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3.善用领英等社交平台拓展人脉,同时通过志愿项目提升组织领导力。

此外,他还直接回应了同学们最关心的问题:“进入咨询投行后,日常工作具体做什么?”从基础的案头研究、数据清洗,到复杂的模型搭建与报告撰写,完整呈现出一名分析师的典型工作和业务场景。
在简历指导环节,刘老师从HR视角提出了简历制作和投递的注意事项:
格式规范:内容精练控制在一页A4纸内,配色以黑白灰为佳,版式简洁专业;
内容匹配:经历要围绕咨询投行的能力要求,突出与目标岗位的高度关联性;
文件命名:简历文件应遵循“学校-姓名-投递岗位”的命名规范,便于HR归档。

分享结束后,刘老师对多位同学的简历进行了现场一对一分析,针对性地指出了诸如"经历描述缺乏数据支撑"、"个人优势与岗位要求对应不足"等共性问题,并给出了具体的修改方向。
这种"原理讲解+现场诊断"的方式,让同学们对如何打造一份专业的简历有了精准可行的改善思路。
02.技能解锁|AI驱动的商业分析
基于多年咨询公司工作经验,Taala AI的两位联合创始人张天行、张弘深入讲解了咨询投行的岗位分类与典型问题的解决思路,分享了“定义问题-信息收集-建模分析-输出沟通”的核心逻辑。

▲Taala AI联合创始人 张弘(左) 张天行(右)
在分享中他们说:“商业分析的本质,在于将零散的信息整合为具备商业价值的认知图谱。这一过程所需的批判性思维、宏观视野与叙事能力,正是人文社科学生的独特优势。”

本次工作坊的Task101投资建议书制作环节,将AI工具嵌入商业分析全流程,打造了一套可落地的方法论:
在模拟访谈环节,用AI生成结构化提纲,体验“信息获取-洞察提炼-假设验证”完整流程;
在财务建模环节,运用Cursor输入提示词,生成财务模型与估值的可视化结果;
在撰写投资建议书环节,通过AI工具输出专业投资建议书,实现从估值分析到商业决策闭环。

通过Taala AI创始人团队及导师们的系统讲解与实战引导,让文科同学们完成了一次从“人文思考者”到“商业构建者”的身份跃迁。他们不仅解锁了智能分析技能,更在实战中重塑了自我认知,找到了在咨询投行领域立足的全新身份定位。
03.跨界优势|打造复合型竞争力
工作坊活动中,同学们将各自学科背景转化为独特分析视角:历史学的长周期视野为趋势判断注入历史纵深感;社会学的结构分析助力理解组织行为;哲学的伦理思辨为投资决策赋予价值考量。
这正是文科生在AI时代构筑护城河的关键——将技术工具与人文深度相结合,形成兼具逻辑严谨性与价值洞察力的复合型竞争力。

活动在热烈的互动答疑中落下帷幕,同学们围绕导师们持续交流的身影,印证了跨界探索的热情已被点燃。
我们期待每一位文科生都能在AI时代浪潮中,善用前沿工具,回归人文根本,将学科底色转化为职业生涯中最坚实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