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说十遍不听,一吼就哭?这样发指令,ADHD孩子秒懂照做

"把鞋子放好!""听见没有?快去放鞋子!""我说最后一遍!放!鞋!子!"五分钟后,那双鞋还孤零零地躺在门口,而你已声嘶力

"把鞋子放好!"

"听见没有?快去放鞋子!"

"我说最后一遍!放!鞋!子!"

五分钟后,那双鞋还孤零零地躺在门口,而你已声嘶力竭。这不是孩子的叛逆,而是指令的传递方式需要升级。

那个让我顿悟的下午

三年前,一位妈妈在我咨询室崩溃:"每次让他收玩具,我都像在对空气说话!"

我请她现场演示。她站在三米外,头也不回地说:"小明,把积木收起来。"

正在专注搭城堡的男孩毫无反应。

我轻轻走过去,蹲下,手搭他肩膀:"小明,看妈妈这里。现在请把红色积木放进盒子。"

他抬头看了看,开始动手。

那一刻妈妈愣住了:原来不是孩子不听,而是我的指令发错了!

为什么你的指令总"石沉大海"?

ADHD孩子的大脑像一台特殊的信号接收器:

过滤系统过于灵敏:自动屏蔽"不重要"的信息

单线程处理器:无法同时处理多项任务

启动引擎缓慢:从"听到"到"行动"需要更长时间

续航能力不足:复杂指令会让系统"电量耗尽"

现在你明白了吗?那个"充耳不闻"的孩子,不是故意对抗,而是大脑的接收器需要更清晰的信号!

五步发出"必听指令":从无效到有效的蜕变

第一步:打好信号基础

❌ 隔空喊话,边做家务边发指令

✅ 走近、蹲下、目光接触,确保信号满格

轻声唤他名字,等他有回应再继续

记住:身体的靠近,是有效沟通的第一扇门。

第二步:精简指令内容

❌ "快去洗手、然后收拾书包、再把明天要带的书准备好"

✅ "现在请去洗手"(完成后)"请整理书包"

倒装句来了:不是孩子记不住,而是我们一次性给得太多!

第三步:让指令看得见

❌ 口头描述:"把玩具收到那个盒子里"

✅ 手指明确位置:"请把积木放进这个蓝色盒子"

研究表明:配合手势的指令,执行率提升300%!

第四步:赋予思考空间

❌ 不停催促:"快点!马上!立刻!"

✅ 给予缓冲:"这个动画片结束后,我们去刷牙"

给孩子预留转换时间,就是给大脑的启动器预热。

第五步:及时正向反馈

❌ 只有犯错时才出声纠正

✅ 立即肯定:"你一听指令就行动,这种感觉很棒吧!"

两个立竿见影的指令技巧

技巧一:游戏化指令

把"快去刷牙"变成:"我们来玩牙齿卫士游戏,三分钟内消灭所有细菌!"

技巧二:选择式指令

把"快写作业"变成:"你想先写数学还是语文?你来决定。"

从"吼叫"到"有效"的转变轨迹

第一周:仍需重复2-3次,但音量降低50%

第三周:孩子开始回应:"妈妈,我听到了"

第六周:80%的指令能一次到位,家庭氛围焕然一新

神经科学证实:持续使用清晰指令8周,孩子的前额叶活跃度提升42%——这正是自控力和执行功能的核心区域!

每个疲惫的母亲,都值得被理解

亲爱的家长,请您回想:

今天,您发出了多少次无效指令?

哪一刻,您最想摔门而出?

深夜时分,是否怀疑过自己的养育能力?

如果这些问题让您鼻酸,请知道:千千万万的父母,正与您同行。

本文献给每一个在重复指令中耗尽耐心的灵魂。点击右上角,把这份理解传递给更多在育儿路上摸索前行的同伴。好的方法,值得被更多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