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际
1.1 美国-欧盟接近达成15%“有限关税豁免”协议,范围覆盖飞机、烈酒、医疗器械等敏感商品。若8月1日前未签字,欧盟将启动930亿欧元、最高30%的报复清单。协议如落地,可暂时冻结跨大西洋关税升级,为全球供应链争取半年缓冲期,但美、欧内部制造业团体已警告“豁免面过窄,投资信心仍受抑制”。
1.2 美国与印尼签署“零关税框架”:印尼取消99%美货进口税并放开铜、镍、钴出口配额;美方把对印尼平均关税从32%降至19%,并统一AI监管规则,禁止各州再设更严限制。全球最大铜、镍生产国之一突然增加流通量,伦敦金属交易所铜价三日急跌6.7%,市场对2026年新能源电池成本预期下调4-5个百分点。
1.3 以色列议会通过“西岸主权法案”,首次在国家层面宣称对约旦河西岸拥有主权。阿拉伯联盟十国与阿盟、伊合组织发布联合声明,指该决定“无法产生法律效果且将激化地区紧张”。欧盟、英国均称若法案实施将承认巴勒斯坦国并暂停以欧科技合作协议。美国国内部分民主党议员已启动《对外援助限制条款》,要求冻结对以新军事信贷,中东和平进程再遇逆风。
1.4 马达加斯加军方宣布接管权力,解职出逃总统拉乔利纳。非盟立即暂停马国成员资格,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拟派观察团。马达加斯加是全球香草、石墨供应前三国家,占世界香草贸易25%,欧洲香料协会已预警“若制裁持续,全球香草价格或突破600美元/公斤,推高食品、香水成本”。
1.5 法国总理博尔内公布“2030核电复兴”最终方案:批准新建6座EPR-2机组,总装机8.4 GW;国家认购EDF增发股150亿欧元,并开放外资不超过15%股权。法国电网运营商RTE测算,新机组全部投产后,法国电力边际成本将下降18欧元/兆瓦时,对德国、意大利出口能力再增20 TWh/年,欧洲电力期货2027年合约价24小时内下挫9%。
1.6 英国财政大臣里夫斯正式提交《数字英镑(CBDC)白皮书》,确认“平台模式”,即央行向商业银行发行数字英镑,再由商业银行面向公众。法案明确“匿名小额、实名大额”原则,单笔2 000英镑以下可离线匿名支付。英国央行预计2029年可削减现金流通成本约45亿英镑,但商业银行担忧存款搬家,汇丰、巴克莱股价当日跌2.4%。
1.7 世界银行发布《全球粮食监测》季度报告,将2025/26年度全球谷物产量预测上调至28.46亿吨,创历史新高,原因是俄罗斯、乌克兰玉米单产恢复及印度小麦丰收。报告同时警告“黑海走廊若因政治动荡出现60天以上中断,小麦价格仍可能飙升18%”,建议各国避免出口限制并维持战略储备在年消费12%以上水平。
1.8 俄美欧能源博弈升级:俄罗斯总统普京16日宣布,2025年俄石油产量预计降至5.1亿吨,同比减少1%,以履行“欧佩克+”减产协议。此举正值乌克兰无人机连续袭击俄炼油厂,导致俄38%炼油产能瘫痪,被迫从哈萨克斯坦进口原油。与此同时,美国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导弹的计划引发俄方强烈警告,普京与特朗普定于两周内在匈牙利会晤讨论相关议题。欧盟则公布“防务备战2030”路线图,计划建立“无人机墙”强化防御。
1.9 亚太地缘政治震荡: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17日去世,享年101岁。他在1995年发表“村山谈话”,首次以首相身份正式承认日本侵略历史并道歉,其逝世引发亚洲邻国对历史认知问题的关注。同日,日本超党派议员集体参拜靖国神社,中方提出严正交涉,强调靖国神社是日本军国主义象征。
1.10 全球科技产业链重构:美光科技宣布退出中国服务器芯片市场,停止向中国数据中心供货,以应对2023年中国网络安全审查带来的业务冲击。此前,美国政府被曝在英伟达AI服务器中安装追踪装置,引发对全球科技供应链安全的担忧。
1.11 全球经济波动加剧:美股三大指数17日全线收跌,道指跌0.65%,标普500跌0.63%,纳指跌0.47%,科技股因FSD安全争议和业绩预期下调领跌。国际油价受需求担忧拖累,美油跌1.54%至56.95美元/桶,而黄金价格突破4300美元/盎司,创历史新高。
2. 国内
2.1 财政部10月15日在港成功发行110亿元人民币国债,认购倍数3.13倍,利率1.50%—1.70%。这是2025年度第五期离岸人民币主权债,累计规模已达550亿元。中银香港分析,高认购显示全球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利差和汇率稳定双重看好,也为香港离岸人民币基准曲线提供定价锚,助推企业点心债成本下降10—15个基点。
2.2 商务部公布《反制清单》,对韩华海洋美国5家子公司实施贸易限制,理由是其协助美方301调查、危害中国造船供应链安全。清单包括禁止向其出口关键船用发动机、限制在华采购配件、冻结境内资产等措施。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估算,若美方301关税落地,国内船厂每年或增加5亿美元成本;中方反制意在“以战止战”,为后续谈判争取筹码。
2.3 三部门联合公告:11月1日起海南离岛免税商品取消“即购即提”,一律“离岛提货”,同时新增手机、平板、电子烟等7类商品,每人每年3万元限额不变。海口海关预计,政策将压缩“套代购”灰色空间,每年减少走私损失约15亿元,但短期可能影响客单价。中国中免已宣布将在海口国际免税城新增5 000 m²数码专区以承接需求。
2.4 国家金融监管局吉林分局批准农业银行接收102家县域农商行网点,标志着吉林农信改革进入“大行兼并”阶段。敦化、龙井等地原农信机构不良率曾高达7%—9%,资本充足率不足2%,被农行合并后,可一次性补充核心资本约120亿元,降低区域金融风险。东北财经大学教授指出,若模式复制到黑龙江、辽宁,东北三省县域银行数量或缩减40%,金融服务集中度提升。
2.5 上海黄金交易所10月16日发出风险警示:国际金价三日振幅逾8%,沪金主力合约持仓突破58万手,均创2020年以来新高。交易所将Au(T+D)合约保证金从10%上调至12%,并提示投资者“理性参与”。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三季度全球央行净购金297吨,中国央行连续第九个月增持,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本轮降息周期或延续至2026年,金价波动仍大。
2.6 全国铁路监督热线“12327”10月16日正式开通,受理旅客投诉、安全隐患举报及服务质量监督。国铁集团表示,热线将与既有95306货运平台共享数据,实现“投诉—整改—回访”闭环管理,目标在2026年将旅客有效投诉率降至百万分之0.5以下,提升铁路公共服务透明度。
2.7 工信部公布2025年前三季度通信业经济运行数据:5G基站总数达432万个,全国行政村5G覆盖率超90%;移动互联网流量同比增长12.7%,DOU(户均月流量)达17.9 GB。工信部同时启动“信号升格”专项行动,计划到2026年底在高铁、地铁、机场、医院等11类场景实现移动网络深度覆盖,预计拉动基站、室分等投资1 200亿元。
2.8 国家医保局16日要求,2025年底前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均需开展医保基金即时结算,2026年即时结算资金占比达80%以上,以提升医疗服务便利性。
3. 深度报告/调研/社论
3.1 财新网长篇调查《摇摇欲坠的美联储独立性》指出,特朗普政府多次公开要求解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及理事库克,并试图将利率决策与贸易政策挂钩。文章援引前美联储法律顾问预测,若2026年最高法院裁定总统可随意罢免联储理事,“美联储信誉指标或下跌25%,美元融资成本上升60—80个基点,并将新兴市场推入新一轮汇率波动”。
3.2 世界银行《全球粮食监测》报告(见1.7)提出“三轨”建议:
1)建立“黑海—地中海”多国联合物流平台,减少对单一走廊依赖;
2)推动粮食进口国与出口国签订长期供购协议,以金融衍生品锁定价格;
3)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粮食进口融资额度与SDR分配挂钩,防止低收入国因外汇枯竭而限制进口。报告认为,若措施落实,全球粮价波动率可下降三分之一,社会动荡概率降低15%。
3.3 财新社论《民营经济需要“可感可及”的融资环境》称,尽管官方多次强调支持民企,但9月债券数据显示,AA级民营公司债净融资仍为-147亿元,连续六个月为负。社论建议:
1)扩大央行“民企债券支持工具”至3 000亿元,并允许银行用其做质押回购;
2)鼓励保险机构设立“产业夹层基金”,以股+债方式投资中型制造企业;
3)对银行发放的单户5 000万元以下民企贷款给予1%的税收抵扣。文章认为,只有让金融机构“有钱可赚、风险可控”,政策才能真正落地。
3.4 主权基金起诉中概股第一案:蔚来的信任危机: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指控蔚来通过关联交易虚增收入,要求赔偿数十亿美元。这是全球首例主权财富基金单独起诉中概股案件,核心争议在于蔚来与蔚能电池公司的控制关系认定。GIC认为,蔚来通过股权设计、经济利益绑定和业务依附实质控制蔚能,应合并财务报表,而蔚来坚持一次性确认收入符合会计准则。此案不仅影响蔚来融资能力,更可能重塑中概股跨境治理规则,国际机构或将要求更严格的关联交易披露。
3.5 中美半导体博弈升级:技术封锁与自主突破:美光退出中国服务器芯片市场后,中国加速推进存储芯片国产化。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等企业已实现176层NAND闪存量产,技术水平接近国际一线。与此同时,美国在英伟达AI服务器中安装追踪装置的行为,暴露其对技术外流的深度焦虑。中国通过“东数西算”工程优化算力布局,并推动国产EDA工具替代,逐步构建自主可控的半导体产业链。
5. 历史上的今天
1963年10月17日,美、英、苏三国在莫斯科正式签署《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PTBT),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及水下进行核试验,但允许地下试验。这是冷战时期首个限制核武器的国际条约,标志着核军备控制从“对抗”走向“谈判”,为后来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奠定基础,也开启了超级大国间通过技术核查建立信任的先例。
6. 名人语录
“在任何复杂系统中,微小误差都可能被放大为灾难,因此监管者的职责不是预测一切,而是确保系统具备足够的冗余和修复能力。”
——本·伯南克(前美联储主席,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