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孝庄皇后与其侍女有何关系?一生不沐饮其秽水,与孝庄共葬皇陵

众所周知,在古代宫女地位十分卑微,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人权。自满蒙入关后,沿习前朝旧历,宫女制度也甚为严苛。凡事都有例外,清

众所周知,在古代宫女地位十分卑微,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人权。自满蒙入关后,沿习前朝旧历,宫女制度也甚为严苛。

凡事都有例外,清朝有一位侍女可谓是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康熙大帝称其为祖母,曾将阿哥交于她抚养,一生未许他人,甚至活到了93岁的高寿。

此女叫做:苏茉儿,身死后被称为苏麻喇姑。佛家讲究:因果循环。她又是以何因,换取至高地位之果?

早年陪伴,衷心侍奉

诸葛亮曾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不仅适用于衷心战士,同样这个小侍女也可配上此句。

苏麻喇姑生于一个贫苦的牧民之家,生年大约在明朝万历十四年左右。苏茉儿自幼生的俊俏,被科尔沁贝勒府看中,入府成为二小姐布木布泰也就是后来孝庄文皇后的贴身侍女。

苏麻喇姑跟在布木布泰小姐身后不久,便跟随主子前往后金都城盛京,并与皇太极成婚。虽说,苏茉儿生的美丽,但此人却无半点杂心,一心侍奉,忠心护主。否则,凭借姿色也是可以另谋高就,脱离奴籍的。

曾有言:一入宫门深似海。既已入清宫陪伴,又身为孝庄文皇后的贴身宫女,势必要掌握一些技能。苏茉儿早年陪伴布木布泰学习中,凭借着自身的聪明伶俐,坚持不懈的努力,精确的掌握了满语,写的一手漂亮的满文。在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理论影响下,苏茉儿能做到如此地步已是不易。

冯玉祥曾说过:“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正是由于苏茉儿的衷心和常年相伴,使得孝庄文皇后对苏茉儿是极其信任。经常交于重要的事情给她,苏麻喇姑也在一次次的锻炼中成长、吸收经验,也为后来教导多位主子、阿哥做出了基础。

才智过人,多解危难

孝庄文皇后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后,曾多次于危难中挺身而出,作为身边第一侍女的苏麻喇姑也曾多解危难。

崇德八年间,皇太极驾崩。向来皇家是非多,但凡皇帝驾崩,都少不了谋权篡位的故事。

孝庄文皇后带着仅有八岁的福临走上了登基为帝的道路,经过多次谋划,躲过明枪暗箭,福临登基为帝。

虽已登基为帝,但幼年天子面临多重危机。幼年天子尚且不具备合格帝王的处政能力和心智,朝中大权便被极具野心的摄政王多尔衮掌控。年幼的顺治皇帝尚且需要指导,皇宫之中不乏有虎狼之心的人,帝王的教导便是在于孝庄文皇后的身上。

母子二人苦于见面之难。孝庄文皇后与顺治皇帝的联络只能落在了苏麻喇姑的身上。她也从此过着“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的生活。但凡苏茉儿有一丝不忠之心,便可治孝庄文皇后和顺治帝于死地。

顺治十一年,玄烨降生。孝庄文皇后命其教导孙儿。顺治十二年间,清宫流行天花,清宫中的皇帝与诸皇子,但凡没有感染天花者,皆出宫避痘。于此期间,玄烨居于宫城西华门外,苏麻喇姑多次往来其间,按照孝庄文皇后的要求对玄烨教导。苏麻喇姑于此,多置性命于身外。

第一侍女,不骄不躁

苏麻喇姑一生侍奉多位主子,且各个出身不凡。她曾侍奉孝庄文皇后和顺治皇帝母子,亲身教导康熙皇帝、胤祹皇子。如此可见,在清宫之中,她的地位不凡,却也不骄不躁。侍奉于孝庄文皇后身边,虽有皇后放权与她,却无半点僭越的心思。

在孝庄文皇后身边侍奉几十年,可谓是推心置腹。后孝庄文皇后命苏麻喇姑“手教国书”于玄烨,更是在教导中加深了联系。自幼长于孝庄文皇后身边,耳濡目染,对苏麻喇姑多了几分尊敬。

康熙皇帝在苏麻喇姑身心受创之时,将十二阿哥交于其抚养,以期其身心健康,同时望苏麻喇姑好生教养阿哥。

苏麻喇姑也不负康熙重望,悉心教导十二阿哥。

不同于宫廷师傅的严苛授课,苏麻喇姑的教育藏在日常点滴中。

十二阿哥胤祹四岁学骑射时,摔得膝盖渗血却不肯哭,反而攥紧拳头要再试。

苏麻喇姑没有夸赞他的倔强,而是蹲下身帮他包扎伤口:“骑马要懂借力,做人更要懂屈伸。硬拼只会伤己,顺势方能长久。”

她特意找来古籍,指着 “田忌赛马” 的故事讲解:“不争一时快慢,只守本心分寸,方是生存之道。”

这种处世哲学的灌输,在胤祹心中种下了淡泊的种子。

七岁时,胤祹开始跟随皇子们入上书房读书,有次课间,几位阿哥为争抢一支狼毫笔争执不休,胤祹却安静地在一旁临摹字帖。

苏麻喇姑得知后,没有责备他怯懦,反而取出自己珍藏的《论语》,在 “君子无所争” 一句旁细细注解:“宫墙之内,最烈的不是刀剑,是欲念。不争并非示弱,是避开锋芒的智慧。”

她还常带胤祹打理慈宁宫的花园,指着那些扎根墙角的青苔说:“不与百花争艳,方能四季常青。”

这些看似平淡的教诲,实则是她历经四朝的生存箴言。

随着胤祹长大,康熙晚年的夺嫡之争愈演愈烈。

八阿哥府的人曾登门送礼,想拉拢他加入阵营,胤祹不知所措地回到居所。

苏麻喇姑正在灯下缝补他的旧袍,听后只是淡淡道:“礼物原封退回,就说你每日需侍奉我这个老妇,无暇他顾。”

她指着案上的青瓷瓶:“这瓶子若想立得稳,就得重心在下,皇子立身,本分就是根基。”

次日,胤祹依言退回礼物,此后无论各方势力如何拉拢,始终以 “侍奉师傅” 为由避嫌,渐渐成了皇子中不起眼的 “局外人”。

苏麻喇姑的教育从不止于处世之道,更重品性磨砺。

她规定胤祹每日晨起需先向乳母问安,逢年过节要亲自到生母定嫔宫中行礼,哪怕定嫔位份低微。

有次胤祹生病,苏麻喇姑已近八十高龄,仍每日亲自熬药,守在床边照料。

胤祹心疼她劳累,劝她歇息,老人却摇头:“我照料过幼年的皇上,如今照料你,都是分内之事。做人要记恩,更要尽责。”

这份言传身教,让胤祹养成了谦恭孝顺的品性,后来苏麻喇姑病重,他衣不解带侍奉床前,亲尝汤药,宛如亲子。

在学识传授上,苏麻喇姑延续了对康熙的教导方法,既教满蒙汉三种文字,也讲宫廷礼仪典章。

她熟知皇家丧仪规制,常结合实例讲解,竟意外让胤祹对礼制产生了浓厚兴趣。

后来康熙派他主持仁宪皇太后的丧仪,他调度得当、礼数周全,深得康熙赞许,这与苏麻喇姑早年的启蒙密不可分。

但她从不让胤祹恃才傲物,每次他完成差事归来,总要叮嘱:“功劳是皇上的赏识,本事是自己的根基,切不可张扬。”

康熙四十四年,苏麻喇姑走到了生命尽头。

弥留之际,她拉着胤祹的手,最后叮嘱:“守住本分,护好家人,便一生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