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1万辆理想MEGA召回背后:55万的MPV,电池却成了定时炸弹?

10月23日深夜上海那把火,把理想MEGA送上了风口浪尖。没碰撞,没磕底盘,好端端开着的车突然就从底盘窜出火花,几十秒烧

10月23日深夜上海那把火,把理想MEGA送上了风口浪尖。没碰撞,没磕底盘,好端端开着的车突然就从底盘窜出火花,几十秒烧成空架。更让人细思极恐的是——理想的云端系统4小时前就收到告警,却没能及时通知车主采取措施。8天后,理想汽车宣布召回11411辆MEGA。这次召回,不只是换个冷却液那么简单,动力电池和前电机控制器都要一并更换。各位车友,花55.98万买的“家庭科技旗舰MPV”,结果电池、电控全得换新?这事儿怎么看都透着诡异。

冷却液防腐不足?这锅该谁背

理想官方给出的召回原因是:该批次冷却液防腐性能不足,导致冷却铝板腐蚀渗漏,极端情况下造成动力电池热失控。

听起来是个供应商质量问题对吧?但细品就不对劲了。这可是理想和宁德时代共同研发的麒麟5C电池,官网上吹得天花乱坠——“远超新国标的电池安全标准”、“50°C高温不起火”、“底部撞击无泄漏”。结果现在告诉我,冷却液腐蚀性能不达标?

说白了,冷却系统是电池包设计的核心组成部分。理想团队深度参与了电芯材料、电池系统研究、工艺设计和电池包设计全流程,怎么可能在冷却液选型这种基础环节翻车?要知道,冷却液的防腐性能直接关系到电池的长期安全性,这是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生命线。

更诡异的是时间线。车辆生产日期从2024年2月18日到2024年12月27日——等等,12月27日?现在才11月,这是把未来生产的车都提前召回了?看来理想对这批次冷却液是真没信心。

4小时预警窗口,为何没能救命

上海那起事故最让人破防的细节来了:理想云端系统在起火前4小时就收到告警,工作人员也联系了车主,但没有采取紧急措施。

理想的解释是“此前从未出现过非碰撞起火的先例,未能第一时间采取紧急措施”。这话听着像解释,实际上是自我打脸。你们不是宣传有“7×24小时实时体检”的电池预警系统吗?识别风险就能早期介入更换?现在倒好,系统识别出风险了,人也联系上了,结果就是打个电话问候一下?

4个小时的预警窗口,足够把车拖去服务站了。可惜,没有“如果”。

车主委托律师发布的声明里还提到一个惊悚细节:后排电动车门无法立即开启,车主是通过副驾驶车门逃生的。虽然理想强调“整车自动解锁”、“配备机械应急拉手”,但紧急情况下,谁还有心思去找机械拉手的位置?电动门失效,就是在玩命。

车型参数|理想MEGA 2024款

指导价| 55.98万元

动力电池| 麒麟5C三元锂电池

电池供应商| 宁德时代+理想汽车联合研发

峰值充电功率| 520kW

本次召回数量| 11411辆

召回原因| 冷却液防腐性能不足导致热失控隐患

解决方案| 免费更换冷却液、动力电池、前电机控制器

半年三起火,MEGA的安全神话破灭了

这已经是理想MEGA今年第三次起火了。6月哈尔滨地库自燃,理想甩锅给打火机;8月杭州高架碰撞起火,那次车主还夸“理想救我一命,很轻松开门”。可10月这次上海事故,完全是另一个剧本——无碰撞、无预兆、火势蔓延极快、车门开启困难。

动力电池强制性国标要求:热扩散报警后5分钟才能见明火,给用户留出逃生时间。而上海这起事故,从发现异常到车辆烧毁,只有短短几十秒。如果不是两位车主反应够快,后果不堪设想。

理想官方排除了“电芯自身异常”的可能性,把矛头指向冷却液。但网友们可不买账:“出事了才召回,那车主的性命做实验,理想好样的”、“我只想知道,中控门为什么打不开?”

说到底,电池安全不是靠宣传文案堆砌出来的。什么“双呼吸冷却模式”、“多面冷却技术”,这些技术确实先进,但架不住冷却液这个基础环节出问题。就像盖再豪华的房子,地基不牢,一样得塌。

写在最后

免费更换动力电池、前电机控制器和冷却液——这召回方案看着挺有诚意,但成本可不低。1.1万多辆车,每辆换电池换电控,这得多少个亿砸进去?理想这次是真疼了。

不过话说回来,疼归疼,该做还得做。“有错认错,及时处置”,这是底线。但各位车友,你们觉得呢?花55万买的MPV,上市不到一年就要换电池,这事儿能接受吗?

更关键的是,这次事故暴露出的问题不只是硬件缺陷,还有应急响应机制的失效。云端预警系统形同虚设、电动门锁在极端情况下的可靠性存疑——这些软实力上的短板,不是换个电池就能解决的。

这样的理想MEGA,你还会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