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河南技术援疆结硕果!哈密50亿级电池项目带动20家企业落户

在哈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部新兴产业园内,6栋厂房中的5栋已完成主体建设,施工人员正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现场负责人表示:

在哈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部新兴产业园内,6栋厂房中的5栋已完成主体建设,施工人员正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现场负责人表示:“我们通过增加设备及人员赶进度,预计11月生产设备进场,12月投入试生产。”

作为西北地区首个固态电池生产基地,哈密浩辰星辉科技有限公司年产8吉瓦时固态电池项目自2024年10月开工以来进展迅速。项目创新采用“土建+设备安装”工序穿插作业模式,依托智慧工地管理系统精准调度,将原定施工周期压缩40%。

厂房主体完工,设备整装待发,哈密这片昔日戈壁正在崛起成为西北新能源产业的战略支点。

01 西北首条生产线,破解新能源储能瓶颈

这片占地100亩的产业园区,在国家“双碳”目标引领下正在创造令人惊叹的“哈密速度”。项目总投资18亿元,采用“技术转移+飞地园区”模式,构建了从纳米级正极材料研发到终端场景应用的全产业链。

据了解,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疆产能最大的固态电池项目,年产电芯超100万只,产能不低于8GWh,产品覆盖动力、储能、消费电子、军工、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

哈密市支撑和保障高科技企业落户发展的基础好、条件好、前景好。该固态电池项目将填补西北地区固态电池产业空白,解决哈密新能源产业“缺芯少核”的局面,补齐当地储能材料、电池模组等关键环节短板。

02 “飞地园区”创新模式,6个月建成产业链

“项目落地彻底扭转了哈密新能源产业缺芯少核的局面”。哈密浩辰星辉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与香港城市大学、中南大学等一流高校合作,成功开发出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长循环寿命的固态电池技术,取得了欧洲、美国等多项国际认证。

这一项目是豫哈零碳科技产业援疆平台的重点项目。该平台于2023年7月正式揭牌成立,是哈密市委、市政府与河南省援疆前方指挥部、河南省新能源商会协同共建的“政府+商(协)会+企业”产业援疆合作新模式新机制。

平台成立以来,已为哈密引进落地项目实际投资总额39.7亿元。

哈密浩辰星辉固态电池项目是这种强大合力的具体体现。项目创新采用“技术转移+飞地园区”模式,成为豫新两省实施技术协同创新的试验田。“土建+设备安装”工序穿插作业模式大大提高了建设效率。

03 产业援疆升级,哈密打造新增长极

这一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动力电池、储能系统等多元化产品矩阵,年产值预计突破5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5亿元,新增直接就业岗位300个,向地方贡献利税4亿元。

项目还将带动上下游20余家配套企业落户哈密,形成百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其产品可满足西北五省(区)新能源汽车电池需求量的30%,同时为新疆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提供关键储能支撑。

哈密市正在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新能源+”思维,以新能源资源开发规划“一张图”为引领,充分发挥能源资源优势,以资源换产业、以产业促发展。

项目预计今年11月生产设备进场,12月投入试生产。

生产线将采用3条工业4.0标准的全自动化生产线,未来不仅满足西北五省新能源汽车电池需求量的30%,更将成为辐射中亚的新能源装备制造支点。

哈密,这座正在崛起的新能源城市,凭借河南援疆的东风,正在西北大地上书写着产业升级与绿色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