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立足长沙“历史文化名城”“工程机械之都”“媒体艺术之都”等特点,学院特举办“发现长沙之美”2025年暑假教育实践活动。通过追寻红色印记、守护非遗根脉、助力城乡发展、体悟产业前沿四条主线,鼓励学生用专业视角解读城市基因,以青春脚步丈量星城蝶变,在服务社会的生动课堂中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综合素养,为长沙高质量发展注入青年智慧。
在共青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委员会、益行者·社会公益学院的精心组织下,“青芒职愿团”“青衿遗韵团”“蒲公英支教团”等8余支志愿服务团队在暑假期间奔赴10个不同社区街道以及乡村,围绕“传承红色基因”“守护非遗传承”“助力乡村振兴”“体悟职业真谛”四条主线开展了达十余场不同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受益群众达400余人次。
这个盛夏,青年志愿者们深入基层,走进农村,走进社区,在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中感悟思想伟力、厚植家国情怀、践行青春使命。
红色铸魂守初心 革命精神薪火传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学院多支志愿服务团队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开展主题宣讲、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等活动,赴红色教育基地沉浸式学习,感悟党的理论,传承红色基因,筑牢信念根基。
马克思主义学院“星火跃湘黔,思行映初心”宣讲团与思行青年志愿服务队奔赴长沙红色教育基地,领会爱国情怀、重温抗战事迹,走进丁香志愿服务中心传播红色文化;信息与工程学院“智愿者联盟”走进湖南烈士公园,实地参观分享故事,触摸历史、汲取力量。


文化传承润民心 弘扬文脉续华章
青年志愿者协会“先锋之声”宣讲团以非遗活动为切入点,开展多样非遗活动,让千年文脉在童真探索与巧手实践中焕发生机;管理学院铜管陶韵团走进长沙铜官窑博物馆,感悟非遗之美,以专业素养传承文化,助力城市发展。



青春逐梦 书写振兴答卷
三农学会蒲公英支教团热情满满,走进怀化通道雷团村开启支教征程。志愿者们积极投身乡村教育,凭借多元课程助力孩子成长。响应乡村振兴号召,他们怀揣“三下乡”热忱,精心筹备“筑梦之旅,向阳而行”文艺汇演,分享夏日收获、合唱《我们的明天》,传递爱与希望。这场汇演既是成果展现,更是助力乡村孩子全面发展的厚礼。


职业启蒙润童心 双向互动暖盛夏
在共青团长沙市望城区委、望城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指导下,管理学院青芒职愿团联合赤岭路街道社工站,携手茶亭镇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促进中心,共同开展了“职业猜猜猜”等三个职业启蒙活动。活动中,学子们将专业知识巧妙转化为趣味互动,助力孩子们探索职业、发现自身优势。活动成效显著,获得了省级媒体湖南日报新媒体的详细报道。
职业启蒙志愿活动并非单向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志愿者与孩子们之间的双向互动。孩子们带着好奇与热情,尽情享受职业探索的乐趣;志愿者则凭借专业素养与耐心,为孩子们搭建起认知的桥梁。活动不仅让孩子们认识到职业的多元可能性,更在实践中彰显了爱与责任的价值,助力每一颗童心在广阔的职业天空中自由翱翔。


躬身服务践宗旨 青春奉献显担当
经济学院星火经传志愿服务队积极投身各类服务。社区垃圾分类现场,队员顶烈日制作手册、演示方法、教用智能桶、答疑解惑,不少学子协助整理杂物、引导投放;乡村里,队员化身“普法小讲师”解读法律,其他学子记录农耕技艺、讲述农遗故事;还有学子在图书馆整理书架,或到特殊教育机构当手语老师。无论环境任务如何,他们始终坚守,传递服务社会的初心。


此次暑假社会实践是学院“教育为民”初心的一次深度践行,也是无边界联合育人理念的立体诠释。三年来,中南林涉外学院持续开展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拓宽学生走进社会、服务人民的桥梁,引导广大学子在真实情境中受教育、在实践锻炼中长才干、在奉献社会中作贡献,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在暑期实践中,学子们同学们或走进红色场馆,传承信仰之光;或驻足非遗课堂,守护文化根脉;或躬身田间地头,助力科教兴农;或深入社区一线,服务百姓民生。他们以实践为笔、以青春为墨,在传承中筑牢理想信念,在服务中锤炼能力本领,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昂扬奋进的青春风采与“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也生动映照了学院扎根社会、育人育才的实践温度与时代情。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
-融媒体中心-
-THE END-
供稿 | 社会公益学院
编辑 | 融媒体中心徐幸美
初审|蒋婷婷 陈琳
审核 | 张琳 聂永旺 龚沙
复核 | 社会公益学院
监制 | 党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