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被称为现代战场的千里眼和顺风耳,谁看得远,谁听得清,谁就可以占尽先机,在刀光剑影里博出一番天地。

中美俄作为全球三大强国,在科技、军事等领域当中多番较量,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美国和俄罗斯的雷达技术一直处于领先水平。
中国起步虽晚,却是后来者居上,光是在雷达的预警范围上就足以令人刮目相看。

一、美国的先发优势
在现代国防体系当中,雷达是不可缺少的预警工具,它能够及时发现敌人动向,在其动手之前发出警示。

雷达技术更是国际尖端技术,放眼全球,能够玩转这项技术的国家屈指可数,中美俄三国算是站上了顶峰。
相比较而言,美国在这一领域的起步是非常早的。
还在二战时,美军便在轰炸机上安装了雷达,不过那个时候的雷达设备十分笨重,看的也不够远。

随着冷战的阴影笼罩,苏联虎视眈眈,轰炸机随时都有可能从大洋对岸飞过来,所以美国便加紧了新一代雷达的研究步伐。
一九五六年,一款探测距离将近5000千米的远程警戒雷达横空出世,令全世界刮目相看。

虽然这一技术成就在当时已经了不得,可是随着洲际导弹的威胁愈演愈烈,美国只能是再次升级雷达网格,威名赫赫的铺路爪便诞生于那个时期。
这一系列的雷达系统1981年正式启用,时至今日,它依然是美国预警体系的核心。

铺路爪所发射的是UHF波段的电磁波,波长超过了70厘米,可穿透电离层,总共锁定5550公里外的目标。
2019年,美国将这套系统进行了升级,精度进一步提升,从原来的3公里提升到了800米。
系统升级之后,实力也是明显大增。

2022年,朝鲜试射洲际导弹,导弹升空之后,铺路爪仅用58秒就算出了轨迹,让美国获得了7分钟的预警时间。
不过,铺路爪并非完美无缺,其自身所存在的短板不可忽视。
比如说,其单部雷达扫描扇区能达到120度,若想360度无死角覆盖,需多部雷达同时工作。

如此一来,整个雷达系统就会变得复杂,同时也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
不光是这样,这一系列的雷达系统能连续工作的时间并不长,一般8个小时后就得停下来冷却。
每年的维护时间也不短,起码需要一个半月。

说到底,还是因为技术不够先进,说是在吃冷战时期的老本也不为过。
二、俄罗斯同台竞技
与美国相比,俄罗斯的雷达技术起步比较晚,大名鼎鼎的沃罗涅日雷达是在2006年的时候才正式列装。
不过,起步晚不代表没有实力,这一系列的雷达一出手就把探测距离开到了6000公里,反超铺路爪。

这款雷达除了预警范围击败了美国之外,其最大功率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保持前列,最高可以达到625千瓦。
不仅如此,这款雷达还巧妙地采用了分模块的设计理念。

设计师匠心独运,在每个特定的监视方向上配置了不同的功能模块。
它们各司其职,承载着各自的功能,就像是精密仪器中一个个不可或缺的零部件,共同搭建起雷达高效精准的监测体系。
如果出现故障或者异常,维修时不必拘泥于传统的拆解之法,只需要锁定故障所在模块,轻轻取出后修复即可。

这种方式既能够保留设备的完整性,又可以提高维修效率,降低维修成本。
这种技术突破在当时可以说是举世瞩目,大大提高了雷达的利用率。
沃罗涅日采用的是固态有源相控阵技术,有效提高了探测、跟踪以及识别目标的能力。

凭借开放的设计以及先进的元器件加持,它的弹道导弹探测能力可能比铺路爪还要强。
如此强悍的雷达系统,难道就没有弱点吗?当然不是。
据了解,去年5月底,乌克兰在俄南部发动无人机袭击,损伤了位于该区域内的一部沃罗涅日-DM雷达。

这件事发生之后,大家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再尖端的预警系统都有潜藏的脆弱性,上了战场可能会挨刀。
外界产生了质疑:如今俄罗斯经济拮据,战场危机四伏,在这样的重重压力之下,这些宝贝疙瘩还能否继续在战场上发挥作用呢?

三、中国后来者居上
中国真正自主研发大型远程预警雷达是在上世纪70年代,那时知名度比较高的就是7010雷达。
该雷达系统在当时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这一点从80年代苏联卫星坠落事件当中就可以看出来。

当时,苏联发射的核探测卫星没有按计划踏入预先设定的观察轨道,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坠落。
得知这个消息后,全世界都慌了神。
要知道,核探测卫星可不比普通卫星,一旦坠落,带来的危害必然不会小。

为了明确这颗卫星的坠落时间和地点,各国都打开了雷达系统,包括美国。
然而,最终获得准确数据的却是我国,精准地锁定了这颗卫星坠落的坐标。
随着导弹和战机技术不断发展,这款雷达已经跟不上时代,中国的科学家们又一次埋头苦干,开始研究新一代P波段远程预警相控阵雷达。

2017年,一款由我国自主研发的p波段远程预警相控阵雷达问世,其光是雷达单元就有1.1万个,探测角度更是达到了240度。
世界各国都对这款雷达刮目相看,甚至有人猜测,它的最远探测距离完全可以媲美美国的铺路爪。
实际上,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雷达技术已经遥遥领先。

早在2023年时就有该领域的专家透露过,就算是8000公里外的小目标,我们的最新雷达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8000公里远远超出了美国的5550公里和俄罗斯的6000公里,这意味着我国的雷达探测范围已经凌驾于美俄之上,用不了多久将会延伸到更加广阔的海域和空域。

总结
当然,雷达的能力不能以距离论英雄,未来的雷达不仅要看得更远,还得看得更清,站的更稳,能适应各种复杂、危险的电磁环境和战场环境。
这场较量本就无声,谁也不会轻易鸣金收兵,只有不断突破才能让自己保持领先位置,为守护国家安全赢得宝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