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AI智能门锁的分类、渗透率及变革挑战

近年来,智能门锁市场的发展稳健而有质量。根据洛图科技(RUNTO)数据显示,从2019到2024年,中国智能门锁全渠道的

近年来,智能门锁市场的发展稳健而有质量。根据洛图科技(RUNTO)数据显示,从2019到2024年,中国智能门锁全渠道的零售规模从1400万套增长至了1747万套,年复合增长率达4.5%。2025年上半年零售量达897万套,预计全年将突破1800万套。

如同别的消费电子产品的进程一样,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门锁行业中的应用亦在持续深化。目前在中国市场,AI智能门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采用AI算法,应用在生物识别上,同时具备了语音助手、智能提醒以及智能猫眼等功能。今年前三季度来看,根据洛图科技(RUNTO)线上全渠道数据显示,其在整体市场销量维度的渗透率已经超过了40%。

另一类,则是搭载了AI大模型,除了具备AI生物识别解锁、AI猫眼、语音留言、AI提醒之外,还具备了主动对话、智能事件溯源、语义理解等功能。目前,AI大模型在线上全渠道市场的销量份额不及0.5%;但均价为3165元,显著高于普通机型的950元均价水平。说明AI大模型目前仍主要为高端产品线所采用,在拉动溢价的同时,也限定了其目标客群范围。

事实上,当前,“智能门锁+AI大模型”更多的时候主要是作为高端产品的差异化卖点,还处在发展的早期阶段,竞争格局也尚未充分形成。

在布局AI大模型的品牌中,德施曼、萤石、TCL等企业走在前列。德施曼推出的Miya智能管家系统接入了豆包大模型,支持多轮语音交互与场景化决策;萤石通过自研蓝海大模型构建动态智能体,强化情感化交互体验;TCL则在其伏羲大模型中融合了DeepSeek与ChatGPT两大通用模型,重点关注儿童与老人关怀场景,可提供超时回家提醒、异常天气预警等功能。

接下来,随着技术逐步成熟和成本优化,预计将有更多品牌在硬件产品上搭载AI大模型,从而优化产品体验。

AI驱动智能门锁的变革与挑战

整体上,人工智能正推动智能门锁从被动安防设备向主动家庭服务演进。

在技术上,传统门锁以身份验证为核心,而大模型赋予其理解用户行为与预测意图的能力,使设备逐步发展为具备本地决策能力的智能单元。门锁不再完全依赖云端指令,可通过边缘AI实现自主判断,这一转变也推动商业模式从一次性硬件销售向持续服务订阅模式延伸。

在场景应用上,智能门锁的功能从基础门禁扩展至多元家庭服务,如通过轨迹算法监测儿童活动状态并及时预警,借助图像识别优化包裹管理并实现定制语音提示,或为老年人提供状态提醒与适老化通话支持,增强产品的实用性与人文关怀。

对消费者而言,AI使智能门锁从功能性设备转变为智能化生活伴侣,能够主动感知环境、理解家庭成员状态,并基于场景需求做出合理决策。门锁从单一的出入管理节点,演进为连接家居服务的情感化交互入口,通过自然对话与主动关怀,为用户提供更贴心的体验。

然而,AI在智能门锁上的规模化落地也面临挑战。作为家庭安全的关键节点,①需平衡端侧与云端能力,复杂事件分析可借助云端算力,而敏感信息应在设备端处理以保障隐私。

②端侧大模型对芯片算力和续航提出了较高要求,如何兼顾性能与功耗成为产品设计关键。

③跨生态互联互通是普及的重要条件,但当前各品牌生态存在壁垒,未来需推动标准共建与开放协作,以实现更无缝的用户体验。

洛图科技(RUNTO)《中国智能门锁零售市场月度追踪(China Smart Lock Retail Market Monthly Tracker)》报告包含线上市场量额规模、分渠道、品牌、产品配置的零售数据的月度更新,还包括畅销机型及价格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