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泰国和柬埔寨早已积怨已久,两国爆发军事冲突是迟早的事。泰国和柬埔寨媒体报道一则消息,在社交平台上暴露了一段泰国总理佩通坦和柬埔寨前首相洪森的私人通话,消息一出引发了泰国舆论哗然。
通话录音内容:“希望叔叔不要听信那些站在我们对立面的人的话,佩通坦在电话中称洪森为“叔叔”,自己为“侄女”,还就泰国针对柬埔寨的行动“道歉””。消息一出,洪森随后在社交媒体上确认近期与佩通坦进行过通话。佩通坦随后承认通话录音属实,根据泰国宪法法院决定暂停佩通坦行使总理职权。随后泰柬边境就发生了军事冲突。有人认为泰柬边境冲突和佩通坦电话录音事件有关,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泰柬本轮冲突的根源是两国历史遗留的领土争端,泰柬就领土争端问题发生过多次边境摩擦和冲突。虽然泰柬两国过去也就领土问题进行了多次谈判,但是最终都是以失败而告终。泰柬双方领土争端最激烈的一个地方就是柏威夏寺,这个柏威夏寺位于泰国的东北部和柬埔寨北部的交界地区。
柏威夏寺不仅具有巨大战略位置,而且它还有很大的经济价值。特别对于泰国来说,这个寺庙绝不能丢,一旦这个地方落在柬埔寨手里就对泰国安全构成威胁。柏威夏寺地势较高,如果柬埔寨占领此处居高临下很容易就攻入泰国境内。
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柏威夏寺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代表该地将会迎来大开发,将会吸引到巨大的投资,这会带动当地及周边的经济发展。此时,柬泰围绕这一地区的主权争议再次升温,并多次发生武装冲突。柏威夏寺成为泰柬边境处的“火药桶”随时可能爆炸,那么柬泰之间的边界冲突该如何解决呢?其实,早在1962年海牙国际法院依据法国地图裁定寺庙属柬。然而泰国表面接受,但坚称周边4.6平方公里土地归属权存在争议。
其实,当时的海牙国际法院在这件事的裁定就是模棱两可的,他们裁定“柬埔寨只拥有柏威夏寺,而不是整座山”,而边界线入口通往神庙的台阶通道划给泰国。这样的裁定明显是故意给泰柬两国留下了矛盾的隐患。对于海牙国际法院的裁定泰柬双方都不满意,以至于之后双方在该地争议不断,冲突不断。
从历史来看泰柬边境冲突是当时的殖民者留下来的“雷”。柬埔寨当时是被法国当殖民,做事的目标就是不遗余力给当地埋雷。他们在跟泰国商量边界划分的时候,双方同意沿马夸山山脊划定边界。
其实,当时法国殖民者与泰国当时政府在签订边界协议的时候法国人耍了个小心眼。后来泰国人才发现地图有问题,却因为当时的法国太强大,虽然他们对此表示不满,但是泰国也不得不继续沿用老地图直到现在。
总体来说虽然泰柬冲突经常冲突不断,但是只会有小规模摩擦,出现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不高。两国军事实力方面相差甚远,泰国的综合实力远远强于柬埔寨。其实,柬埔寨与泰国之间不仅是邻居,而且他们也有深厚的历史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