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速箱:车子的“换挡高手”,到底算哪头的?
首先,我们说说变速箱是什么。简单讲,变速箱就是汽车里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它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呢?就是处理发动机发出来的力气。发动机使劲转,产生了动力。但是,这个动力不能直接就去让轮子转。为什么?因为发动机自己转的方式,和轮子需要的转的方式,常常对不上号。所以,就需要变速箱在中间帮忙。
那么,变速箱具体干些什么活呢?第一,它要把发动机的动力接过来。第二,它要把这个动力好好地传递出去,最终送到驱动轮那里,让车子能跑起来。这是它最基本的工作。但这还没完。变速箱还有一个特别关键的本事,就是它能改变动力的“样子”。怎么改变呢?它里面有很多不同大小的齿轮组合。它通过换用不同的齿轮组合,就能调节两样东西:一个是动力输出的转速(也就是转得快慢),另一个是扭矩(你可以理解为“劲头”的大小或者“推背感”的强弱)。比如,你想让车从静止开始动起来,或者爬很陡的坡,这时候就需要很大的“劲头”来推动沉重的车身,但轮子不需要转得飞快。这时候变速箱就用低速档,它把发动机的转速降下来,但把“劲头”放得很大。反过来,当车子已经在平路上跑得很快了,比如在高速公路上,这时候主要需要轮子维持高转速,对“劲头”的要求反而没那么大了。变速箱就会换到高速档,让发动机不需要转得那么吃力,也能让车子保持高速。
那么,变速箱通常被归到汽车的哪个大系统里面呢?大多数情况下,大家都把它算作“传动系统”的一部分。你可以这样理解整个链条:发动机(产生动力)-> 离合器或者液力变矩器(连接和缓冲)-> 变速箱(调节动力)-> 传动轴或者驱动半轴(传递动力)-> 驱动轮(最终让车跑起来)。所以,从发动机之后到车轮之前,负责传递和调节动力的这一整套东西,就叫传动系统。变速箱显然是这里面承前启后、干活最多的核心成员。
但是,事情也不是那么绝对。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当人们谈论整个“动力总成”或者“动力系统”的时候,变速箱的身份可能就有点变化了。“动力系统”这个词,有时候范围会更大一些。它不仅仅指产生动力的源头——发动机,还会把处理和传递动力的主要部件也包进来。这个时候,变速箱,因为它和发动机的关系实在太紧密了(它们常常是连在一起安装、一起工作的),而且它对车辆最终表现出来的动力特性影响巨大,所以也可能被一起划归到“动力系统”这个大类别里。简单说,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归类就可能有点不一样。从传递动力的流程看,它是传动系统的核心;但从整个车子动力产生到最终输出的整体效果来看,说它是动力系统的一部分,也很有道理。
所以,纠结变速箱到底严格属于传动系统还是有时被归入动力系统,其实意义不大。关键在于理解它的核心价值:没有它,发动机的力气要么用不出来,要么用不好! 它是动力传递不可或缺的“调节大师”和“二传手”。一台发动机再强,配上一个反应迟钝、换挡顿挫、效率低下的烂变速箱,这车开起来照样能让你崩溃。想想那些双离合低速蠕动时的抖动,或者老式自动挡换挡时思考人生的停顿,你就明白变速箱的调校水平对驾驶体验有多致命。它直接影响着车子是平顺有力,还是顿挫费油。因此,下次看车,别光盯着发动机马力,好好体验下那个换挡的箱子顺不顺、快不快、聪不聪明,这才是真正懂行的表现。 毕竟,动力再好,传递不到轮子上,或者传递得磕磕绊绊,都是白搭!变速箱烂,车就烂一半,这话虽然糙,但理不糙。无论你把它归到哪个系统名下,它的烂,你都能立刻、直接、无比清晰地用屁股感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