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赵勇的 “识人眼光”,张籽萱绝对是最亮眼的证明。赛前没人想到,这位年仅 17 岁的小二传,能在世界舞台上掀起波澜。世联赛小组赛第一站,她便凭借精准的传球组织、稳定的临场发挥,多次当选单场 “最佳二传”,将 “天才少女” 的名号稳稳扛在肩上。哪怕到了世锦赛,面对更高强度的对抗,她也能在多数场次中串联起球队攻防,让前后排进攻有序展开。
诚然,她在关键战中暴露了心态不稳的问题,但这并非能力缺陷,而是缺乏经验所致 —— 错的从不是启用张籽萱,而是教练组没能给她配一位经验丰富的替补老将,帮她在高压下稳住节奏。即便如此,张籽萱的横空出世,也填补了中国女排二传位置的断层危机,这份挖掘之功,赵勇无论如何都该被认可。
而另一位被赵勇 “淘” 出来的新秀,便是副攻陈厚羽。在人才济济的副攻线,这位小将起初并不起眼,却凭借 “上场即发光” 的特质,硬生生闯出名堂。她是典型的 “比赛型选手”,无需过多预热,只要踏上赛场就能快速进入状态:发球环节能送出刁钻的破攻球,打乱对手一传节奏;进攻端敢打敢拼,背飞、快攻战术打得有声有色,丝毫不怯场;就连副攻普遍薄弱的防守环节,她也能凭借灵活的移动和敏锐的预判,多次救起险球。
在世锦赛这样的大赛中,陈厚羽用一场场稳定的表现,证明自己绝非 “昙花一现”—— 假以时日,随着经验积累,她完全有能力在中国女排副攻线占据一席之地,成为未来的主力核心。
值得一提的是,吴梦洁、庄宇珊虽在本赛季有不错表现,但两人早在上个周期末就已崭露头角,并非赵勇任期内的 “新发现”。真正属于赵勇的 “独家收获”,只有张籽萱和陈厚羽。这两位新秀的成长,像是赵勇在 “下课危机” 中的一根救命稻草,也让外界看到:他的 “年轻化” 战略并非完全盲目,只是急于求成的推进方式,让成绩掩盖了新人培养的价值。
如今再看赵勇的处境,颇有些 “成也青春,败也青春” 的意味。他敢大胆启用新人,为中国女排的未来储备了关键力量,却也因过度激进的换血,让球队付出了世锦赛失利的代价。漫天的骂名或许会让他的帅位摇摇欲坠,但张籽萱与陈厚羽这两份 “唯二收获”,不该被舆论淹没。毕竟,竞技体育的重建从不是一蹴而就,能在失败中挖到未来的 “希望之星”,已是赵勇任期内难得的闪光点。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