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有没有这种人?平时处事不惊,稳如泰山,一副“老干部”做派。可一旦打起游戏,遇上坑爹队友,骂得比谁都狠,台词比谁都花。
我以前以为,情绪稳定就是永远平和,永远慈悲,活成一座情绪不波动的佛。
后来我才发现——错了,全错了。
那些真正情绪稳定的人,都不是没情绪的圣人。
恰恰相反,他们都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释放过自己的攻击性。
也许是打游戏,也许是运动暴汗,也许是某个渠道的宣泄……总之,他们懂得让情绪流动,而不是把它压死在身体里。
而有些人呢?看似从不发脾气,说话温和有礼,却被一句批评内耗三天,被抢了功劳也不敢吭声……这不是情绪稳定,这叫作——情绪压抑。
真正情绪稳定的人,绝不会把情绪的枪口对准自己。
如果你正是那个习惯压抑情绪的人,那么下面这句话,请你一定要听进去:
情绪被设计出来的底层逻辑就不是控制。
情绪被设计之初就是流动的。
举个例子:
恐惧,作为一种原始情绪,
在人茹毛饮血的年代,
根本不需要“强控”。
看到猛兽,恐惧立刻会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瞳孔放大、肌肉力量爆发的快快跑走。
这个时候强控恐惧干什么,呆再原地,被吃掉?
再比如愤怒:
猛兽看你们掉头就跑,随机扑到你的捕猎搭子,
你想起他对你的种种好,瞬间愤怒,热血上头,大吼一声,和其他捕猎搭子拿着茅、石头、棒槌,与猛兽搏斗。
从上面两个例子,相信你能够看出来,
情绪作为一种讯号,一种动力,流动起来能调动身体状态,发挥情绪最大作用的方式,也是让情绪完成自己的本来目的。
可惜在现代社会,每天与你竞争的同事,不是猛兽胜似猛兽,办公室的环境,不是丛林胜似丛林。
譬如嫉妒你的同事,可能会抢你的功劳、背后说你坏话、没事带着若有若无的讥讽笑容面对你。
你从工位跃起,大吼一声,把她噶了?
不好意思,下一秒你就被按住了,老板会辞退你,保安会请你出去,同事会在网上写关于你的贴子,八卦你为什么失控。
所以,情绪控制的需求,实际上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才产生的,但情绪能量作为流体,本来就不能用压、堵的逻辑去控制,只能疏、清、排。
如何去疏、清、排?
首先要想清楚目的。
如同都江堰,治水的终极目的不是不涝,而是灌溉成都平原丰产。
你在办公室控制情绪的目的,不是为了成为一个文明礼貌的人,一个不和人起冲突的人。
你控制情绪的目的,是保护自身利益,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直到有一天你的薪水职位上升,她嫉无可嫉。
如果控制情绪的目的只是不起冲突,就算暂时压住愤怒,你心里仍旧会委屈。
情绪控制以不冲突为目的,就成了自我压抑。压抑的情绪会积累,直到某天情绪溃堤。
如果目的是保护自己的利益,你就会想在压制愤怒之余,想各种方法与其斗争,没有斗成功之前,你可以自保。
至于怎么自保,网上方法有很多不赘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方法需要用才能验证是否有效。
重点是自保成功了,你可以长舒一口气:太好了,今天没有被抢功。
不陷入受害者心态是面对恶意情绪的基石。受害者心态会动摇对目标的信念感。导致自责责他,委屈哀怜的情绪反复生长。
随着斗争经验的积累,你可能会越斗越勇,降维打击,重点是,你没有偏离目标——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斗争只花了你小部分的精力,斗争经验只是你工作的小部分积累,你大部分的精力,你仍旧放在项目上、放在向上社交上、放在赚钱本身上。
这种战略定力,最终成就了你。
当他人发现怎么干扰你,你都坚定的走向自我成就,那他人的嫉妒,就会陷入嫉无可嫉的状态。
而在这个过程中,你是白天在办公室压抑愤怒,回家对着枕头或者沙包互殴,还是不断深呼吸保持微笑,晚上找好友醉酒吐槽,一堵一疏的方法挺好的,也是大多数人无意识在生活中会做的。
如果你能有意识与情绪共处,你就不再问为什么情绪不可控,也不会因一时没控制好自责,导致情绪上累加更多情绪。
高阶一些的时候,你甚至会化身演员,运用情绪和对方玩一玩,这都是可以的,因为大目标设定对了,情绪控制、情绪管理、情绪运用只是走向目标的手段而已。
说白了,大部分纠结于情绪不可控的人,可能连控制情绪的目标都没想清楚。他们能脱离情绪失控而导致的自恋受损,自我谴责,已需要花费一番力气。
人意识到情绪不是个坏东西,才能理解情绪管理的真谛。
感谢你看到最后~
我的公益高敏感社群致力于
提供一片高敏感重建潜意识的土壤,
你的经验也许会为其他人带来许多帮助,
期待与你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