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有一条交通标语是“十次事故九次快,超速行驶危害大”,还有一条标语是“超速行驶,是对自己和他人的不负责任”。
我从未见过关于龟速行驶的标语。
当我们与亲戚朋友告别时,常常会说“慢走,注意安全”。没有人会说“路上走快点”。
在我们的文化中,一直认为“快”有危害,慢才是安全。这种潜移默化,让相当多的人有一种观点:开车慢才是安全,快了更危险。

我认识一个卡罗拉车主,他在高速公路上开会车就喜欢走左车道,而且是龟速,限速100开80,限速120开100,从来不开快,问就是开慢安全。
你跟他说开得慢为什么不走右车道,结果人家来了一句:你当我傻啊,右车道有大货车,要远离大货车才安全。
你跟他说开得慢不怕别人追尾吗?
人家来了一句“追尾对方全责”。
你说他不懂吧,他知道远离大货车,也知道追尾对方全责,你说他懂吧,他又在左车道龟速行驶。
这样的人大有人在。
他们为什么会认为开得慢安全?

除了传统的观念影响之外,就是缺少驾驶经验,尤其是出事故的经验,真要因为慢出一次事故,那就会一辈子记得牢牢的。
开车的人都要经过4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新手期,第二个阶段是自我感觉良好期,第三个阶段是成长期,第四个阶段是老手期。
新手开车,敬畏规则与法律,开车很规矩,又因为经验不足,会听到来自各种渠道的经验,无论是对的还是错的,都会影响他们。
比如在驾校学车时,教练会告诉你不能也不要空挡滑行,但空挡滑行是开手动挡车的灵魂,不会这个,别说你会开手动挡车。
有些地方你不经历过,永远不会明白为什么。

过了新手期之后,开车的人都认为自己是高手了,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开车非常大胆,也不再一味守规矩了,开始放飞自我。
这个阶段是最危险的,自以为技术很好,实际上只是比新手好了一点而已,很多路况没见过,很多事故没遇过。
我开了十年车,在高速公路上出过一次事故,就是追尾前车,那是去年五一,高速上车流量太大了,车与车之间的距离很短,估计就20米,前车突然急刹并停车,根本刹不住车,就追尾前车了。
我一直认为自己开车不错,根本不在乎车距,说实话,你想保持车距也保持不了,车距一大,必定有车来插队。
在这种环境下开车,除了要保持车距之外,还要有足够的预判与观察。

不仅仅只看到前车,要尽可能地把视线放远一点,遇到突发情况要提前准备,车距越大,留给你反应的时间越长,就越安全。
这次事故之后,我会尽可能地与前车保持车距,哪怕有车插队,我也不在乎了,安全第一。
同时还会看一眼前车的前车,尽量多了解路况。
当一个车主过了自我感觉良好期,他的车技才会持续增长,最后成长为老司机。
对于车速来说,不是开得快好,也不是开得慢好,而是永远不要计较车速,而是优先考虑安全,安全第一。
车速只是过程,不是结果,车速快或慢,很多时候你自己都决定不了,而是由路况决定的。
城市中堵车时,走走停停,能开20码就不错了,你决定不了车速。
高速上跟车行驶,人家开多快你就只能开多快,你同样决定不了车速。
只有当你的前方没有车,你才能决定开多快。我的原则是:压着限速跑。

前方没车时,你就压着限速跑,限速120,你跑120,限速100,你跑100,限速40,你就跑40.
这才是安全的,不过有个提前。
最怕的是开得快的遇到了开得慢的,然后还没有发觉,一定会发生事故。
高速上绝大多数追尾事故,是因为前车开得慢,或者突然刹车,或者突然减速停车,还有些龟速行驶的,遇到后方高速来车,就发生追尾事故了。
你开得慢,让整条高速都慢,那也没有危险,但你不可能控制人家的车速。
国道和城市道路上没有最低限速,但高速上有。
很多人把城市道路和国道的开车经验带到了高速公路上,不良习惯也带上去了,比如有些人喜欢在城市中随意穿插变道,还不打转向道,这些人到了高速上,就变成了刀片超车。
有些人在城市中喜欢开慢车,到了高速上就变成龟速行驶。

开车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要考虑周边的路况,因为你的慢速而影响一批人,那就是不对的。
你开得慢,人家开得快,两人碰到一块了,就是事故。
事故永远是两个运气好的人碰到了一起,比如说车撞人事件,行人过马路不看身后,私家车经过道路时走神了,因此就会发生事故。
无论是在城市开车还是高速行驶,你按正常的车速行驶,突然前方出现一个龟速车,与你的车速相差较大,这个时候你如果走神了,发生追尾事故就是必然的,如果你看到了,就需要急刹来避免事故,你同样会问候那个开慢车的人。
你想开慢车,除非你不影响这条道路上行驶的其他车辆,否则永远都有安全隐患,如果不改变驾驶者的认知缺陷,龟速车将一直是马路上的安全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