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945年毛主席去重庆谈判,这胆量也太绝了!准备了啥?

1945年8月,当日本宣布投降的那一刻,全国人民欢欣鼓舞。但你有没有想过,在这场胜利的欢呼声背后,一场更加危险的博弈才刚

1945年8月,当日本宣布投降的那一刻,全国人民欢欣鼓舞。但你有没有想过,在这场胜利的欢呼声背后,一场更加危险的博弈才刚刚开始?一边是掌控着政权的蒋介石,一边是代表着人民力量的毛主席,而重庆,这个山城,竟然成了他们较量的舞台。

如果有人邀请你去一个充满敌意的城市,明知对方可能设下陷阱,你会去吗?这听起来像不像电影里的情节?但这就是1945年秋天,毛主席面临的抉择。蒋介石连发三封电报,邀请毛主席去重庆"共定大计"。很多人劝毛主席别去,说这是"鸿门宴",可毛主席偏偏就去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话说回来,蒋介石的算盘打得可精了。他心里清楚得很,要实现国民党独裁统治,必须削弱或者消灭边区政权。但短时间内调集大军围攻边区,既不符合国内和平建国的呼声,也违背了美、苏两国的期望。所以啊,他才想出这个"高招":邀请毛主席来重庆谈判,一来可以争取时间把西南的军队调到沿海地区,为进攻解放区做准备;二来如果毛主席不敢来,就可以把内战的责任甩给共产党;三来还能顺应国际国内对和平的呼声。这算盘打得,啧啧,真是一举三得啊。

不过蒋介石有没有想过直接摆"鸿门宴"呢?坦白讲,他肯定想过。以蒋介石的行事风格,这简直是首选方案。但有人不让他这么做。苏联和美国都表态支持毛主席去重庆,还保证安全,这国际舆论压力,蒋介石可吃不消。再说,全国人民都看着呢,要是真在重庆出了事,蒋介石怎么向天下人交代?所以啊,这场"鸿门宴"只能作罢。

那毛主席为什么决定去呢?本来我想着,这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后来发现,毛主席的决定确实很不容易啊!一方面,如果不去,我党就得背上拒绝和平、挑起内战的名头,这锅可背不起。另一方面,如果去了,又担心蒋介石不安好心。但毛主席最终还是决定去,为什么?因为他太想争取和平了,不想让中国再次陷入战乱。而且,毛主席也看穿了蒋介石的把戏——你不是赌定我不敢去吗?我偏要去,这样既能揭露你的阴谋,又能提高我党在国民心中的地位。

当延安的同志们知道毛主席要去重庆,一个个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警卫员王龙还代表群众写了联名信,大家都担心这是一场"鸿门宴"。说实话,换作是我,可能也会犹豫。但毛主席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去重庆,不过他做了周密的安排。

首先,毛主席建议刘少奇同志代理主席职位,还增补了陈云、彭真同志为候补书记。这样一来,就算是遇上"鸿门宴",大后方也不至于"群龙无首"。这个安排,真是考虑得面面俱到啊。

其次,毛主席还邀请了苏联代表彼得罗夫一同前往。这招可真高,利用国际舆论给蒋介石施压,让他不敢轻举妄动。最后,我党在正面战场和隐蔽战线上都做了周密安排,确保毛主席在重庆谈判期间安全无忧。

1949年8月28日,毛主席乘飞机来到重庆。蒋介石设宴款待,表面上客客气气,但暗地里不知道在打什么算盘。第二天,谈判正式开始,气氛紧张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谈判的第一个问题是军令统一。蒋介石说:"要想统一,军队必须归国家管。"这里的国家,主要指国民政府。毛主席也明白他的意思,做出了让步,说可以把军队缩减到20个师。这个让步已经很大了,要知道国民党的军队是我们的六倍!但毛主席也坚持,边区政府必须留下,因为那是边区人民用生命换来的。你说,这个让步够不够诚意?

第二个问题是政令统一。蒋介石还想让毛主席去新疆当省长,说白了就是想解散边区政府和军队。对于这个问题,毛主席当然不同意,他太了解蒋介石的心思了。蒋介石还提出让毛主席留在重庆,给了很多职位,但毛主席不为所动,反而提出要实现各民主党派联合召开政协会议。国民党当然不同意,谈判一下子陷入了僵局。

那怎么打破这个僵局呢?实我党用的是"边打边谈"的策略。毛主席虽然在重庆,但时刻指挥着军队在上党战胜国民党军队,获得了谈判的筹码。最后,双方才签订了"双十协定",重庆谈判才告一段落。

重庆谈判后,蒋介石撕毁协定发动了内战。他在谈判期间的调兵遣将和部署,等的就是这一刻。毛主席当然预料到这一点,并且做好了战略布局,从东北打开缺口,最终展开了全国解放之路。

有时候我在想,重庆谈判双方都明白是什么结果,但还是坐到了谈判桌前。蒋介石是为了拖延时间,准备内战;而毛主席不仅要去,还要揭露国民党的阴谋,同时做好各种准备,这样才能在谈判桌上掌握主动权。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能应对自如。

历史总是充满了戏剧性,不是吗?如果当时毛主席没有决定去重庆,历史会不会改写?而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会不会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