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称水浒毒害青少年应从课文中清除#浙江省教育厅回应】2022年12月,有

【#网民称水浒毒害青少年应从课文中清除# 浙江省教育厅回应】2022年12月,有网民在浙江省政府网站留言建议:对中小学选此书内容做课文深感不安,中小学不能给毒小说做推广宣传。此书恶毒污蔑丑化女性(其恶毒程度到了令人发指地步),情节极其不合逻辑(108人的大多数完全没有上梁山的逻辑,就是作者大笔硬勾进去的),无原则歌颂滥杀无辜(作者有越坏越好的反道德观),毁灭人类三观的程度刷新了人类下限;作者心理极其阴暗变态(咋恶心咋写),给武松、李逵、宋江这些人渣安排善终,给予它们无限的同情,歌颂它们滥杀无辜的恶行,是我见过的最毒小说。古代把它列入禁书是有道理的。

2023年2月8日,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回复:自古就有“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的说法,著名学者刘再复先生也认为《水浒》“蕴含着毒气和血腥气”,可见您的顾虑与担忧是有一定道理的。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将《水浒》收入中小学课文,甚至提倡整本书阅读?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考虑:

第一,《水浒》文学价值巨大。《水浒》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开创了白话章回体小说的先河。仅从文法角度来说,全书“行文如行兵”,谋篇布局非常纯熟,将草蛇灰线法运用得淋漓尽致。中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从文本的语言、人物塑造和情节设计等方面赏析作品,提升语言技能和鉴赏水平。

第二,《水浒》是批判性阅读的好载体。《水浒》价值取向与现代文明不合拍,是阅读《水浒》不可回避的问题。但阅读《水浒》是否必会造成中学生误入歧途?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当代青少年误入暴力犯罪深渊,与《水浒》有直接的因果关联。就算退一步来说,如今阅读的渠道太多太多,但单靠“堵”的方式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批判性阅读能力,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实际上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已经注重批判性阅读与思维习惯的培养,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这对学生阅读思维乃至个人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第三,《水浒》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这其实是前面两点的延伸。《水浒》没有给我们展现一个“正确”的世界,而是一个多样的世界。有善,有恶,有善与恶之间的种种不得已,幻想、隐忍、挣扎、妥协、反抗……一言一行背后都镌刻着人性的复杂。丰富且深刻的内核,是《水浒》被列入名著的理由,也是值得我们(包括中小学生)一读再读的根本原因。(by澎湃新闻)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