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稿丨青年就业形势严峻 新老问题交织如何破解?
新一轮青年就业挑战牵动全局,暴露了哪些问题,又该如何应对?
“千方百计”“重点帮扶”“多措并举”——2023年新春已过,大学生春招临近,北京、天津、杭州多地人社、教育部门已绷紧神经着手部署2023届高校促就业工作,各项口号正密集见诸报端。
“大学生就业难”年年说、年年提,而已然到来的新一轮就业挑战,堪当多项之“最”。
看学生构成,庞大的“网课一代”步入人生的十字路口。2023届高校毕业生预计升至115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其一大求职主体,正是疫情首年研究生扩招潮后的首批毕业生。此外,数量不小的2021届、2022届待就业学生,更加剧就业供给侧压力。
看市场走势,过去一整年,互联网、房地产、教培三大校招巨头一并熄火,大量高附加值岗位流失,影响的就业规模达百万级。受封控限制,大城市就业需求疲软,服务业饱受重创,尤其冲击青年就业的量与质。有从事招聘行业十余年的观察者认为,出现了极罕见的多行业全面减员。
据智联招聘数据,2022年三季度高校毕业生CIER指数(市场招聘需求人数/市场求职申请人数)为0.57,低于2020年、2021年同期的1.38和1.24。CIER指数小于1时,说明就业市场竞争趋于激烈,就业市场景气程度低,就业信心偏低。相较于疫情前两年毕业的大学生,2023届高校毕业生正面临前所罕见的供需矛盾。
原创 财新周刊 财新网
#就业# #杨帆评论# #鸿儒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