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开学已经快一个月了,随着新生军训结束、课程步入正轨,有关高校的话题又一次在社交媒体上燃起热议。其中,高校食堂的餐饮质量作为与学生日常生活最息息相关的议题,持续引发广泛讨论。毕竟,食堂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营养健康,更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率、生活品质乃至对校园生活的整体满意度。对大学生来说,食堂不止是吃饭的地方,更是日常幸福感的来源,一顿热乎又对味的饭,能消解课上的疲惫,也能让陌生的校园慢慢有了“家”的感觉。在一众高校里,西南财经大学的食堂,恰好把这份“日常的美好”做得格外扎实。
提起西南财经大学,人们最先想到的是该校在财经领域的深耕。作为一所聚焦经济管理学科的高校,西南财经大学不仅为行业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更用两个校区的烟火气,给学子筑起了温暖的求学港湾。该校拥有柳林、光华两个校区,前者的食堂群品类丰富,能满足不同口味的需求;后者的食堂则带着“家的味道”,让日常用餐多了份亲切感。而真正让该校的校园生活在高校圈中独树一帜的,正是这些藏在校区里的食堂,每一个窗口都像在用心回答:在这里求学,日子会过得有滋有味。
柳林校区的食堂,堪称“美食地图的重头戏”。一栗堂像藏在校园里的“本地风味馆”,一楼的冒烤鸭外皮脆得咬着响,鸭肉裹着红油香;烤鸭腿更是回头客的心头好,辣劲够足,肉嫩不柴。要是想吃得清淡些,二楼的跷脚牛肉绝不能错过——大骨熬了数小时的汤底,鲜得能喝出乐山的烟火气,配着嫩牛肉,一口下去满是暖意。天气转凉时,钵钵鸡会换成瓦罐煨汤,慢火炖出的食材软烂入味,捧着汤罐就能驱散凉意,就连注重健康的学子,也能在这里找到轻食餐,减脂期也不用委屈味蕾。
升级后的三味堂更是把“丰富”做到了极致。一楼的智慧自助餐最适配赶时间的学子,选菜不用排队,结算不用掏手机,拿上热乎的肉菜、水果和粗粮,找个位置就能享用;糖水铺的甜汤则是饭后的惊喜,一口下去能抚平油腻。二楼的高师盖浇永远排着长队,锅气裹着肉香飘得老远,小炒肉的辣、醋溜鸡的酸,搭配米饭能让人多吃半碗;小灶厨房的纸包鱼也很出彩,香辣、蒜蓉、剁椒三种口味,裹着吸满汤汁的土豆和莴笋,实惠又美味。若是想念家常味,老味道窗口的拌饭值得尝试,肉菜、花生米和米饭拌上秘制调料,满满锅气。
除此之外,还有柳林校区最大的食堂——五谷堂。这里藏着“多元惊喜”,不仅有日常的炒菜、面食,还有带着民族特色的专属风味。大盘鸡里的土豆糯到一抿就化,鸡肉吸足了辣汤,配着面条吃格外过瘾;干拌牛肉面的拉面筋道,大片牛肉盖在上面,一口就能尝到西北的豪迈。今年新增的乌鸡米线更是热门,汤底浓郁,鸡肉鲜嫩,天气凉的时候喝上一碗,全身都暖和。而藏在三味堂二楼的柳园食府,更像校园里的“宝藏打卡地”,环境雅致,川味地道,不管是日常用餐还是和朋友小聚,都能找到舒服的感觉。
不同于柳林校区,光华校区的食堂,则走的是“温暖路线”。这里的菜没有那么多花哨的做法,却透着“家的味道”。一楼的基本伙菜品新鲜家常,精品小份菜能让人一次多尝几种口味;二楼的轻食低卡健康,适合想控制饮食的学子;牛肉舌饼更是面点窗口的“明星”,外皮酥脆掉渣,内馅咸甜交织,越嚼越香。最贴心的是,每天19:00到21:30,这里还会供应夜宵,炒饭的香气、卤菜的咸香飘出窗口,给晚自习后学子饥饿的胃提供了归处,而且柠檬鸭更是夜宵里的清爽担当,酸甜开胃,吃再多也不腻。
其实,一所院校的好,从来不止于学术上的成就,更在于对学子日常的关怀。西南财经大学把这份关怀,藏在了每一碗热汤、每一份盖浇、每一次夜宵的等待里,该校既在财经领域为学子搭建了成长的平台,也用食堂里的烟火气,让求学的日子多了份踏实的幸福感。对想在财经领域深耕,又盼着校园生活有滋有味的人来说,西南财经大学是极具吸引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