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山恶水出刁民。
这句话用来形容印度最合适不过。
印度为啥发展不起来,不是自然资源不行。
印度的耕地比中国还多,依然有三亿人在贫困之中。文盲人口达到2.87亿,就这样,很多仅会写自己名字的印度人,归入非文盲人口。
印度发展不起来,主要是人文环境、人性方面存在的重大缺点导致的。
印度人一出生,就在尔虞我诈,算计和欺骗中长大,不信的人可以去看《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所以每个印度人都从小养成了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
印度人的字眼里没有“双赢”这个词,他们一辈子都认为自己在进行存量博弈,即对方只要获利,肯定是他吃亏了。
高智商的印度人,懂得忍耐和伪装,然后伺机坑对方一波大的。
如果你是一个外贸商,或者是准备到印度投资设厂。假如你和印度人打交道的开始,就困难重重,恭喜你,对面的印度人(或当地官员)并不是一个设局高手。从而导致你有很大几率在一开始就抽身,避免了走到最后吃大亏。
印度的落后,是无可挽救的落后,深入印度人骨髓的落后。
英国之所以在二战后,痛痛快快的让印度独立,是因为他们知道,这块土地毫无希望。
现在七十多年过去了,除了果阿、孟买这些大城市多了一些高楼,普通印度人手中多了一部智能手机外,现在的印度和七十年前毫无区别。
近些年,在国际上一片印吹的舆论风潮中,世界各国的大公司,包括中国,都如过江之鲫,来印度投资设厂。
但你只要看印度的老东家英国,这些年在印度的投资额,你就知道,印度不是聚宝盆,而是一个坑。
只有主人最了解仆人是什么货色。
而我们的一些单位(请注意我用了单位这个词),负责人在网上印吹文章的蛊惑下,义无反顾的到印度去投资设厂,去开拓市场,去投标。
前一波人土头灰脸的出来,后一波人兴奋的冲进去,双方在门口互道一声傻波依。
最后大家都是西装革履进去,裤衩子出来;腰缠万贯进去,身无分文出来。完成了历史的轮回。
和印度人打交道,要做好吃亏和血本无归的准备,别想着占便宜。
你想占印度人的便宜,开什么玩笑?
某些公司去印度开设手机组装厂,就是为了避15-20%的手机整机进口关税。可是结果呢?
你盯着人家的利息,人家盯着你的本金、资产、手表、西服、裤衩子。
印度就是投资商的缅北,只要你进去,除了本金亏完,还要扒一层皮才能出来。
和印度人唯一安全的打交道的方式就是贸易,而且是先款后货。
不要犯贱去印度投资设厂。
哪怕现在印度人满街裸奔,你都要按捺住在印度开设服装厂的冲动。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联系广州的外贸商,把价格开到最高,抱着阿三爱买不买,不买拉倒的心态,才能避免你金钱上的血光之灾。
你不是救世主,不是慈善家。
只要你踏入印度境内,随时有可能成为慈善家。
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
记住:除了制造战乱和改朝换代这两样,几千年来,没有一个外国人在印度办成大事。
#超能新星汇##军事历史全触达##印度#
liuliu
阿三老骂它是没用的,因为它弱智、呆傻,对待弱智要让它痛才有记性
五月的风
怎么对印度 可以参考英国[笑着哭]
火星车
这文章实实在在道出阿三真实面目。国家层面阿三将毛子坑了一次。
caffeecat
印度要么坑人,要么被坑,没第三种选择。
奔跑
确实还是主人最了解他的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