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脑子还是清醒的。这个女生犯了错,受害人也表示了原谅,她也道歉了,我相信后续川大也应该会给这个学生相应的处分,不管是川大的党委还是学生处。本来这个事情到此应该也就画下一个句号了,但显然有很多人觉得,不希望这个事儿凉下去。最近几个部门有关于网暴的联合征求意见,我说几点看法。 第一,作为法律来说,你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这个标准应该是一个事实层面的东西,就是说哪个行为构成网暴?而不是说针对哪些人群的哪个行为才构成网暴。辱骂,人肉搜索,造谣,寄花圈,这些事儿你冲着一个公共事件当中的弱势的一方,这个大家当然都认为是网暴,那如果是相对强势的犯错的一方呢?难道就不是了吗?一个人犯了错,那他就可以在网上被人随便糟践着玩儿吗?我想作为一个法律来讲,他不能这样。 第二,网暴和批评的界限在哪?针对不良的现象,我们当然应该发出正义的声音,应该批评谴责。但现实的情况就是,相当多在网上发声的人,他其实不能,或者有些人也不愿意区分批评谴责和羞辱谩骂之间的这个界限。好多年前,北京有一个足球教练叫沈祥福,说过一个挺糙的话,但其实很有道理。他有段时间带队,成绩不好嘛,好多人批评他,他就说呢,你可以喊我下课,但你不能骂我傻X。那会儿互联网还不发达,但放在今天这个社会也是一样的道理。四川大学这个女生的所作所为,我们当然应该批评和谴责,但这里面是要有一个分寸的,尤其是现在各个部门要出台法律文件治理网暴,那我想这样的法律要落地,在执行层面,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明确这个标准和界限。 第三,我觉得要压实平台的责任。很多读者可能本身不做内容,对平台的审核机制也不清楚。像类似今日头条这样的内容平台,其实之前都有非常庞大的一个内容审查队伍。但是再庞大的队伍,你靠人工去做内容的审查,这都是有一个极限的,而且成本也很高。但现在技术出现了变化,各个平台都在研究AI和大模型,如果大家用过像GPT这样的大模型,你就会知道这个东西它其实是有价值观标准的。你如果问他一个违法的问题,比如怎么做一个违法的事儿,他是会拒绝回答你的,你如果对他说话不礼貌,辱骂他,他也会拒绝跟你对话的。所以现在的技术条件其实是可以把这个东西用在各个平台的内容审核上的,一些明显的不友善不好好说话的人,是可以直接让他们的内容发不出来的。当然我觉得可能不能指望平台主动的去做这个事情,毕竟平台还是需要流量的,所以,这需要由上往下来,压实这个责任。头条热榜
《人民日报》脑子还是清醒的。这个女生犯了错,受害人也表示了原谅,她也道歉了,我
泽阳谈历史
2023-06-14 20:07:1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