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老同行,我是一个主播都招不到了!直播行业的苦,谁懂!

前段时间视听观察偶然间在某个行业群里面,突然瞥见一位公会老板的消息,短短一句 “老同行们,我是一个主播也招不到了”,像根

前段时间视听观察偶然间在某个行业群里面,突然瞥见一位公会老板的消息,短短一句 “老同行们,我是一个主播也招不到了”,像根针似的扎进心里 —— 这话一出来,估计不少人都愣了神,这不就是许多直播同仁每天愁到睡不着的写照吗?

群里接着就炸了锅,有人问 “南京主播不好招吗?我就在南京”,有人叹 “反正我是招不到”,字里行间全是无奈。

后来笔者把这段对话打码发了朋友圈,没想到评论区直接成了 “诉苦大会”:有人说 “南京好招啊,就是现在主播都不愿加公会了”,有人拆台 “娱乐主播难,其他品类还凑合”,还有人调侃 “人都跑团播里‘军训’去了”,更有老板摆烂 “招人的活交给人事,招不到我就混底薪”。

看着这些评论,突然就懂了 ——“招不到主播” 哪里是个别公会的难题,分明是整个行业悬在头顶的一块石头。

算下来,笔者进入直播这行已经十年,运营 “视听观察” 也有七年了。在做行业媒体期间加了许多公会朋友微信,现在偶尔翻翻他们的朋友圈,发现直播行业的人员流动真的非常快,很多人开始转业了。

翻着微信里那些老公会朋友的朋友圈,总忍不住唏嘘:以前一起熬夜聊直播、一起讨论平台谈政策的同仁,好多都转行了。有人去卖二手车,有人扎进教培,有人卖保险,还有人开台球厅、做酒水生意…… 五花八门的职业背后,藏着的是直播行业越来越卷的现实 —— 竞争太激烈,不少公会撑不下去,只能转身离场;而留下的,还得天天跟 “招不到主播” 死磕,毕竟没人,公会就是空架子,怎么活下去?

可话说回来,招人难只是公会运营的 “冰山一角”。比招人更让人焦虑的,是 “怎么活更久”。

选平台就是第一道坎:选大平台吧,流量是多,可点位低,忙活半天赚的钱全贴在运营里;选小平台吧,点位是高,可流量少得可怜,还得担着平台不稳定的风险。有人盯着规模冲流水,有人攥着利润求稳,说到底,没有谁的路是现成的,只能自己摸出最适合的生存法子。

但不管选哪条路,有件事得拎清楚:公会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能持续赚钱、有稳定现金流才是硬道理。别迷恋 “百万流水” 的噱头,流水再大,落不到自己荷包里都是虚的;哪怕流水小点,只要利润扎实,公司能安稳运转,比啥都强。

没人能随随便便把公会做起来。那些能在行业里站稳脚跟的,背后都藏着不为人知的付出。之前偶然看到 SK 团播的 30 条主播行为规则,一开始觉得太严苛了 —— 不准私自下场处理粉丝矛盾,不准随便改妆容发型,不准跟非公司主播 PK,连私下见粉丝、收超过 200 块的礼物都不行,甚至主播偶遇聚餐都得立马汇报。

可再仔细想想,这些看似 “不近人情” 的规则,不就是为了少踩坑吗?禁止煽动众筹、检查直播道具避免违规、保护公司和成员隐私…… 每一条都是在给公会和主播 “兜底”。尤其那句 “帅库网络成立至今主播零应酬”,更是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 —— 多少主播曾被迫应付不必要的社交?这样的规则,既是约束,更是保护。

其实做公会就像走窄桥,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想穿越行业周期,熬到下一个春天,光靠 “想” 没用,得真刀真枪地干:要把公会当成自己的家,像创业者一样拼;遇到招不到人的坎,别轻易摆烂,多跟同行聊聊,说不定就有新办法;看到别人的成功,别只羡慕,要琢磨人家背后的规则和付出。

谁没过撑不下去的时候呢?可能是月底发不出工资的焦虑,可能是连轴转招不到人的崩溃,也可能是平台政策突变的措手不及。但熬过去的关键,从来不是 “一定要成功”,而是 “我再试一次”。就算摔了跟头,就算走了弯路,只要能趟出属于自己的路,那些苦、那些难,就都没白受。

各位同仁们,直播这行难,但只要咱们还想做,就别轻易认输。招人的法子可以慢慢找,生存的路可以慢慢探,只要心里的那股劲还在,总有熬出头的一天。

致敬所有仍在坚持的直播行业同仁们,视听观察也愿大家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