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晃就要到年底了,而汽车行业也即将进入今年的销售旺季,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乘联会车企的数据显示,多家车企销量目标达成率亮眼,虽然也有车企距离目标还没有过半,但从整体来看,我们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还是属于稳中向好的状态,整个汽车行业的竞争也正在从“规模比拼” 转向 “质量与效率的较量”。

从数据中可以看到,属于汽车行业头部的两家公司,比亚迪和上汽集团的销量都非常稳定,到目前为止,比亚迪前九个月的销量为326万辆,是所有的中国车企中销量最高的,其已经完成了全年460万辆销售目标的71%,我个人认为,这背后是其 “全产业链自研 + 全价位覆盖” 的策略支撑的,比亚迪的 “技术闭环” 不仅能降低供应链风险,而且还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可以使其一直保持领先。

然后上汽集团前九个月的销量也不错,达到了319万辆,同样完成了450万销量目标的71%,上汽集团一直保持燃油 + 新能源双线并行,一方面,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的燃油车仍占据主流的燃油家用市场份额,稳住了基本盘,另一方面,智己、飞凡等新能源品牌也在逐步起量,今年应该能轻松完年度的销量目标。
第二梯队:吉利领跑,长安奇瑞紧随其后在200 万辆量级的 “第二梯队” 中,各家车企表现除了比较明显的差异,销量从92万到217万不等,其中一汽汽车销量达到238万辆,目标完成69%,而吉利销量则达到了217万辆,是所有车企中目标完成率最高的,达到了72%,我个人觉得其今年的优势,主要还是精准定位了细分市场,针对不同群体推出了差异化的产品,效果显著。然后紧接着就是奇瑞集团,销量了201万辆,其国内和海外都保持了增长态势,另外,广汽集团149万辆,东风142万辆,北汽123万辆,长城92万辆。

每年到金九银十冲刺阶段的时候,我觉得,这不仅仅是需要考验各家车企的销售能力,而且也和车企体系的制造能力相关。现在很多消费者买车,燃油车和插混车型都会非常看重底盘,油耗以及和驾驶相关的智能配置,新能源车除了在意续航能力以外,舒适性,安全性以及智驾水平等,也都会有更高的要求。

另外则是最为关键的,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各家的销量可能都会大幅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就会考验企业的体系能力,包括了产能的布局,是是否能够应对旺季的订单需求,核心部件是否能够保持稳定供应,渠道的交付效率和服务质量等能否也能快速响应等等,如果一旦出现订单积压,交付延迟的情况,则很可能会流失用户,所以在所有车企中,比亚迪这种有全产业链自研自产的企业,会存在先天的优势,其他体型较小的车企,则可能会面临更严峻的生存挑战。不过总的来看,我们中国新能源的市场表现应该基本都能达到预期,不管如何竞争,我们中国汽车都会越来越好,你们觉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