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38年,满清军队杀死了明朝一品大员家中47口,这位一品大员临终前发誓:后代若还有一个子孙,一定会使大清灭亡!
过了200多年后,他的话果真应验了!
他的名字叫孙承宗,是大明王朝的柱石,无论是功绩还是官位,都比袁崇焕、祖大寿、熊廷弼等人要高得多。
孙承宗进士出身,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年),拜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官至一品。然而他不贪恋高位,却自请督师山海关外。
在关外四年间,孙承宗前后收复九座城市,拓地四百多里,崇祯皇帝授他为太傅,他坚辞不受。
在古代社会,太师、太傅、太保被称作三公,是官员最高级别的官衔,活着的人极少有人能享此殊荣,一般都是死了之后追封。大明王朝276年间,
活着被授予太师衔的,只有牛人张居正一位。
孙承宗打造的山海关防务和关宁锦防线,此后的20余年间,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都未能攻破。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山海关关门宁静,狼烟不举,基本稳定了京师东大门和辽西走廊的军事形势。
因此,孙承宗被誉为“明末第一将”。
崇祯十一年(1638年),后金入侵,他率全家人守高阳城抗御,城破之际,他不愿落到敌人手里,选择了自缢而死,一家47口也被清军屠戮。
临死前,他对天发誓:假若孙氏还有一个子孙,一定会使大清灭亡!
没想到,200多年后,这句话居然真的应验了。
城破之后,孙承宗的一个儿子侥幸躲过了一劫,孙氏得以繁衍生息。到了清朝末年,孙承宗的十世孙孙岳投身行伍,并在曹锟的麾下当了一名军官。
1924年,以冯玉祥为首的北洋政府在北京地区发起政变。孙当时值防北京,冯玉祥找到了他,任命他为京畿警备副司令,负责统管北京城的治安。
政变开始后,孙岳带兵控制住了整个北京城,打开大门,放冯玉祥等人进城。
紫禁城中的溥仪和皇室成员们,则被孙岳带兵将他们驱逐了出去,从此就再也没有回来。
而震惊海内外的孙殿英盗取清东陵墓一案,也是为了报满清杀害他祖宗的仇恨。
据孙殿英讲,他的祖上同样是明朝的兵部尚书孙承宗。当时,孙承宗的第四子孙镐在佣人的掩护下逃了出来,孙镐就是孙殿英的先祖。
不过孙殿英盗取皇陵,毕竟违反了天道人伦,向来为人不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