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屋檐守护神-瓦当 瓦,是覆盖于屋顶的建筑材料。而“当”这个字,则是代表着

憨憨儿boy 2023-12-21 16:46:59

中国人的屋檐守护神-瓦当 瓦,是覆盖于屋顶的建筑材料。而“当”这个字,则是代表着它身为建筑保护者的地位。《辞海》里说:“当,底也,瓦覆檐际者,正当众瓦之底,又节比于檐端,瓦瓦相盾,故有当名”。

西周时期:主要是素面瓦当,其表面设计过程中采取简单的纹路,例如线条,既表现了古代人民朴实的人文情怀,又能够体现一定的艺术情趣,具有明显的装饰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瓦当作为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用频率大大提高。春秋时期瓦当的纹饰题材较西周有所扩大,地域性初见端倪,纹饰增多。

秦朝时期:由于大规模建筑的需要,瓦当被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秦瓦当制作精良,当面纹饰异彩纷呈,所以在中国古代瓦当发展史上占有极其突出的位置。

汉朝时期:瓦当在工艺上达到顶峰,随着制陶技术的发展,瓦当多采用模制,面径有所加大,边轮较为规整且边棱较宽,中央饰以圆乳,多为灰色;到东汉时,半圆形瓦当被淘汰,圆形瓦当成为主流一直沿用至明清。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传入使得这时期的瓦当纹样有了较大的变化,莲花正好属于佛门的信物,莲花纹瓦当迅速发展并壮大。

隋唐时期:由于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进一步加强,全国各地出土的瓦当展现出很强的一致性,有一部分瓦当不再是“灰扑扑”的陶片,而是由琉璃制成。

元明清时期:此时期瓦当艺术已经陷入低谷,装饰功能逐渐退化,使用虽然普遍,但当面的面积缩小,基本上都是圆形,多为纹饰瓦当,文字瓦当已出现较少。

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瓦当的纹饰千姿百态,大体可分成图像瓦当、图案瓦当以及文字瓦当三类,不同的纹样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风貌和审美追求。

图像瓦当:图像纹瓦当采用了线面结合的方式进行刻画,用写实手法形象地展现出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匠人善于捕捉瞬息之间的灵感,大胆对现实中的事物进行刻画、想象和创造。

图案瓦当:图案纹是对现实生活中具体形象的高度提炼和抽象总结,图案纹的运用是线性艺术形式的一种体现,在整个勾勒过程中,线条的表现手法越来越变形、简化,图案纹本身的含义已经被淡化,更加凸显内涵。

文字瓦当:当面刻字,表祝福、表标记、表注释等。刻有词语“长生无极”“延年益寿”等,表示祝福;“长乐”对应长乐宫,表示名称;“都司空”等表示官职;“高祖万世”等用于墓葬,标明墓葬名称。

瓦当的造型多种多样,不仅是综合了绘画、工艺和雕刻艺术的产物,也在古建筑上起到了点睛之笔的作用。

0 阅读:0
憨憨儿boy

憨憨儿boy

憨憨儿b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