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福州市福耀未来学校来了!先办大学,再办高中!曹德旺是在给福耀科大提前选好苗子吗

曹德旺又在教育领域搞了个新动作 —— 最近福州市教育局批了,同意筹设 “福州市福耀未来学校”,这是一所非营利的民办高中,

曹德旺又在教育领域搞了个新动作 —— 最近福州市教育局批了,同意筹设 “福州市福耀未来学校”,这是一所非营利的民办高中,能容纳 3240 人,筹设期三年。

熟悉曹德旺的人都知道,这不是他第一次做教育,之前不仅办过福建师范大学附属福清德旺中学(现在已是省一级达标高中),今年 2 月还正式成立了福建福耀科技大学,9 月刚迎来首批 50 名本科生。

有意思的是,别人办教育常是 “先搞基础教育,再冲高等教育”,曹德旺却反着来:先办大学,再办高中。

这不禁让人好奇,他这是在给福耀科大提前 “囤积” 优质苗子吗?

毕竟福耀科大走的是 “科技 + 实用” 路线,要培养能动手的智能制造、材料科学人才,普通高中的培养方向未必能精准对接,自己办一所高中,说不定能从源头就把 “适配度” 拉满。

一、先看这所新高中:不是随便办的 “普通校”,早有基础教育的 “底子”

这次筹设的福耀未来学校,背后的主办方是河仁慈善基金会 —— 正是曹德旺出资创立的,2024 年末资产还有 34 亿多,办教育的 “钱袋子” 很稳。

而且曹德旺之前办过的德旺中学,已经是 “福建省一级达标高中”,公办民助的模式跑得很顺,说明他不是第一次做基础教育,懂怎么把学校办出质量。

从办学细节看,这所高中也透着 “不一般”:选址在福清市福耀工业园附近,而福耀科大的校区也在福清,地理上离得近;办学性质是非营利,和福耀科大 “民办公助、非营利” 的定位保持一致 —— 这意味着学校不会靠收高额学费赚钱,更可能聚焦 “培养符合需求的学生”,而不是盯着升学率。

再想想德旺中学的例子,之前是政府、高校、基金会三方合作,既能拿到公办的资源支持,又有基金会的资金保障,还能靠高校(福建师大)提升教学水平。

这次的福耀未来学校,大概率也会延续类似模式,说不定还会和福耀科大提前联动 —— 比如高中的课程里加些科技启蒙、动手实践的内容,让学生早早就接触智能制造、材料科学这些领域,等将来考福耀科大,上手会更快。

二、再回头看福耀科大:刚招 50 人就 “不愁就业”,缺的是 “对路子” 的生源

今年 2 月获批的福耀科技大学,走的是 “小而精” 的路线 —— 设计容量能装 1.6 万人,今年却只招了 50 人,学费一年才 5600 元,完全是非营利的打法。

曹德旺在开学典礼上说得很明白,办这所大学不是 “凑数”,而是要培养 “能动手、对国家有用” 的科技人才,专业就盯着智能制造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车辆工程这些国家缺人的领域。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福耀科大的模式很特别:大一大二先搞通识教育打基础,大三大四再分专业深耕;授课是 “双员制”,既有高校老师讲理论,又请企业家来讲实战,还有一堆企业等着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甚至曹德旺都放话 “这 50 人要是来福耀,我们全要”。

但问题也在这里 —— 新大学刚起步,虽然有企业认账,可优质生源怎么来?

普通高中的学生,大多是按 “高考分数” 来选专业,可能对智能制造没兴趣,也没接触过相关实践;而福耀科大需要的是 “愿意动手、对科技感兴趣” 的学生,靠从其他高中 “海选”,未必能精准找到。

这时候自己办一所高中,就能从源头解决这个问题:高中阶段就培养学生的科技兴趣、动手能力,等他们毕业,直接对接福耀科大的专业,不仅适配度高,还能减少大学阶段的 “适应成本”。

三、先大学后高中:不只是 “选苗子”,是造 “教育闭环”

很多人觉得曹德旺办高中是 “给大学喂生源”,其实不止这么简单 —— 他是在搭建一个从 “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再到就业” 的完整闭环。

从培养逻辑看:福耀未来学校(高中)负责 “打基础、选方向”,让学生在高中就明确 “喜欢科技、愿意动手”;福耀科大(大学)负责 “练技能、强实战”,通过双员制、企业实习,把学生培养成能直接上岗的科技人才;最后再通过福耀集团、以及其他合作企业,给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 这样一来,“高中 - 大学 - 就业” 全链条都能打通,学生不用为 “选专业迷茫”,企业不用为 “招不到适配人才发愁”,一举两得。

从长期来看,这种闭环还能形成 “品牌效应”:别人提起福耀系的学校,就知道是 “培养科技实干人才” 的,不仅能吸引更多愿意走这条路的学生,还能吸引企业合作,甚至影响其他民办教育的方向 —— 不再只盯着 “高考升学率”,而是聚焦特定领域,做 “小而精、有特色” 的教育。

四、曹德旺的教育逻辑:不是 “赚快钱”,是 “补短板”

不管是办高中还是办大学,曹德旺的核心想法一直很明确:教育是事业,不是产业,要培养对国家有用的人。

他办福耀科大,投入 100 亿,找王树国这样的专业校长来管,不插手具体教学,就是为了避免 “企业家办教育功利化”;现在办高中,同样选非营利模式,选址在工业园附近,也是为了贴近产业、贴近需求。

对比现在很多民办教育,要么盯着 K12 的升学红利,要么搞职业教育赚学费,曹德旺的做法更像 “补短板”—— 国家缺智能制造、材料科学的实干人才,普通教育体系里这类人才培养不够精准,他就自己搭一套从高中到大学的培养体系,针对性解决问题。

而且他很懂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大学交给王树国校长,高中大概率也会找懂基础教育 + 科技启蒙的团队来运营,自己只负责出钱、定方向,不瞎指挥。

这种 “不越界、不功利” 的态度,反而可能把这所高中办出特色,真的为福耀科大输送 “对路子” 的苗子。

五、这不是 “小众尝试”,是民办教育的新方向

曹德旺先办大学再办高中,表面看是 “给自己的大学找生源”,本质上是探索一种 “聚焦产业、贯通培养” 的民办教育新模式。

现在的教育市场,不缺 “能考高分” 的学校,缺的是 “能培养出符合产业需求人才” 的学校;不缺 “赚快钱” 的教育机构,缺的是 “沉下心做事业” 的企业家。

对家长和学生来说,这种模式也提供了新选择:如果孩子对科技感兴趣、愿意动手,不用再挤 “高考独木桥”,可以走 “福耀未来学校 - 福耀科大 - 科技企业” 的路线,既能学真本事,又不愁就业。

对整个教育行业来说,曹德旺的尝试也打了个样 —— 民办教育不一定非要走 “规模化、功利化” 的路,聚焦特定领域,做深做透,同样能做出价值。

未来福耀未来学校会不会和福耀科大搞 “升学直通车”?会不会有更多企业跟着学这种 “教育闭环” 模式?值得期待。

但至少现在能确定,曹德旺办这所高中,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他教育布局里的重要一步 —— 为国家缺的科技人才,从源头搭好 “培养的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