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依恋的模式
一个人与外界的相处模式,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我们小时候跟父母形成依恋模式影响。
这种依恋模式主要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安全型关系”
举例来说就是,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对于妈妈的离开和归来没有害怕和焦虑的情绪存在,也能正常的游戏。
这种模式下成长的孩子,在成年后,安全感会非常充足,不会因为爱人的离开而焦虑抑郁,反而会利用自己独有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第二种是“焦虑—矛盾型关系”
简单来说就是,妈妈离开后孩子大哭是基本状态,别的大人也很难让他安静下来,害怕陌生环境。
妈妈回来后又会抱着亲抱着要,对妈妈是又爱又恨,很紊乱很痛苦。
转换到成年后的情感生活中的表现就是,特别缺乏安全感,很粘着对方,时不时就会让对方证明他(她)对自己的爱,极度的依恋和依赖对方。
第三种是“回避型关系”
这些孩子与母亲的关系比较疏离、冷漠,妈妈离开后不焦虑,回来以后也不显得特别高兴。
这种依恋模式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都觉得无所谓,甚至还有人夸奖孩子,你看,你家孩子多听话,你去哪都不粘着你。
而事实上,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孩子是对母亲的情感封闭了,看起来坚强和独立,事实上,内心是非常脆弱的。
在成年后的表现会是,不敢去信任别人,更不敢去依靠别人,总是有一种疏离感,对方再努力也走不进他(她)的心。#情感##心理成长联盟##焦虑症##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