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前548年的五月十七日,齐国都城临淄骤起腥风。当齐庄公的车驾驶进崔杼府邸时,朱红大门在君主身后缓缓关闭——这扇门后等待他的,不是预想中的风流韵事,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弑君阴谋。
桃花陷阱:美色背后的杀机这场震惊列国的弑君事件,始于棠姜的美色。这位让齐国权臣崔杼痴迷的寡妇,某日入宫时被齐庄公惊为天人。这位荒淫的君主竟在崔杼府中与棠姜私通,还将从崔杼那里得来的冠冕随意赏赐近臣。当崔杼发现国君不仅给自己戴了绿帽,还如此羞辱他时,杀心已起。
“他要为自己的荒唐付出代价。” 崔杼对心腹如是说,眼中寒光闪烁。

政变当日,崔杼称病不朝。不知死活的齐庄公假借探病之名,实则再会棠姜。当君主轻车熟路地穿过熟悉的庭院时,崔杼的甲士突然从四面涌出。
惊慌的国君爬上高台,连续三次请求和解被拒,又请求自刎于太庙仍遭拒绝。甲士们的箭矢已搭上弓弦:“崔杼大人有令,取昏君首级者赏千金!”
混战中,庄公试图翻墙逃生,却被一箭射中大腿,从墙头坠落。甲士们一拥而上,这位在位六年的君主当场殒命。与此同时,崔杼的党羽在宫中展开清洗,多名庄公亲信被杀。

次日清晨,当太史伯在竹简上刻下“崔杼弑其君”时,他知道这将付出生命的代价。果然,崔杼怒不可遏地将太史伯处死。
按照史官世袭制度,太史伯的二弟太史仲接任史官,太史仲刻下同样的五个字,也倒在了血泊中。
当太史叔成为第三位牺牲者后,崔杼对着年仅十六岁的太史季冷笑:“你三个哥哥都死了,你还不怕吗?”
少年平静地磨着刻刀:“据事直书,是史官的职责。失职求生,不如赴死。”
当崔杼看到竹简上依然是他最恐惧的那五个字时,颤抖的手最终放下了屠刀——他明白,他可以杀死史官,却杀不死真相。

崔杼立齐景公为新君,自己与庆封共掌国政。然而弑君的阴影始终笼罩着他。次年,他的家族爆发内乱,庆封趁机发难。在众叛亲离中,崔杼自缢身亡,其家族几乎被屠戮殆尽。
就在南史氏捧着竹简赶往史馆,准备接续太史兄弟未竟事业的路上,得知太史季已成功存真,这才转身归去。这个细节,成为中国史学史上最动人的注脚。

“崔杼弑其君”五个字,用三位史官的鲜血写就,铸就了中国史家“不虚美、不隐恶”的直笔传统。这段被完整记录的历史,不仅是一个权臣的覆灭记,更是中国知识分子用生命捍卫真理的精神丰碑。当我们在典籍中读到这简短的记载时,不应忘记背后那三支折断的笔,和那些在强权面前不曾低下的头颅。
参考史料: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如果您觉得此文有趣,请点击“关注”,方便作者与您讨论与分享,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您的关注是作者前进的动力,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