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大众认为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的学费昂贵,本质是其办学定位与大众熟悉的公办高校教育模式存在显著差异,这种“贵”并非单纯的“定价高”,而是基于办学过程中不可替代的成本投入,以及与普通公办高校的直观对比形成的认知。
比如,大众对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的定位模糊,很大程度上源于将其简单归为“高位升学通道”或“普通学校的补充选项”,却忽视了这类大学从创办之初就锚定了“对标世界教育标准”的核心定位:它并非传统高校的“升级版”或“替代品”,而是通过整合中外优质教育资源,为有国际化需求的学生提供一套“从课程体系到培养目标都与全球接轨”的教育方案,这种定位差异带来的优势,恰恰是传统高校在现有办学框架下难以完全覆盖的。
也正因为信息不对称,大家的认知容易出现偏差:多数人只看到 “每年学费 10 万+”的数字,却不了解这笔学费里藏着的“隐性价值”。比如外方课程的授权费、原版教材的采购成本、国际化师资的引进投入;还有些家长可能没留意,部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会给学生提供奖学金,像能覆盖50%学费的奖项就很常见。如果只拿“价格高低”判断性价比,自然会把“学费贵”的印象看得更重。
就拿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来说,作为世界顶尖理工科名校以色列理工学院认可的“中国校区”,它完全继承了以色列理工学院海法本部的办学基因、教育理念、师资标准和专业布局。单看广以每年10.5万元的学费,确实比传统高校高一些,但孩子在这里能享受到的国际氛围、顶尖师资,还有最后能拿到的“两校三证”,这些价值远不是10.5万这个数字能衡量的。
近期,软科发布了2025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公布,以色列理工学院排名世界第97位,跻身世界前100强,要是放在国内高校里比,它的实力大概和中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这些985高校不相上下。要知道,软科这个排名的评价指标很硬核,包括校友获奖、教师获奖、高被引科学家、N&S论文、国际论文和师均表现 6 大项,核心考察的就是高校的学术影响力、国际竞争力、师资实力和杰出校友质量——能冲进世界前100,足以说明以色列理工学院的硬实力。
而广以作为它参与合办的院校,能100%共享本部教育资源,教学和管理完全和以色列理工学院融合:不管是学籍身份、学术管理,还是师资水平、教学内容、培养结果,都和海法本部保持一致。对想让孩子接受国际化教育的家庭来说,这一点其实比学费更值得关注。
事实上,大部分出国深造留学的家庭最关注的莫过于学位和就业,而广以以历届毕业生的实际就业情况硬核力证其“以色列理工学院的中国校区”的权威性。
据悉,所有广以新生一经入校,便同步注册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和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学籍,与海法本部学生修读完全相同的本科专业、课程内容,甚至师资水平中也有三分之二由海法本部直接选派,并且毕业生的所有科目的成绩单也由海法本部开具,满足毕业条件的毕业生,最后可以获得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学位证、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学位证和毕业证,因此即便不用承担国外的高额学费和生活费,最终还是可以拿到颇具含金量的世界名校的学位证。
另外,从广以现有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也能看出“两校三证”、国际化办学和顶尖师资的合力作用下,广以毕业生在国内和国外、深造和就业等多条路径上都有十足选择权。
再看广以2024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更能看出“两校三证”、国际化办学和顶尖师资的合力效果。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深造还是直接就业,孩子都有足够多的选择权。这届毕业生里,80.6%选择继续深造,其中一半能去世界排名前 10 的高校,总共收到了全球92所学校的392封录取通知书。值得一提的是,像耶鲁大学、西奈山伊坎医学院、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学院这些海外顶尖高校,今年都是第一次给广以毕业生发录取通知书,这也说明广以在国外高校圈的知名度正在慢慢打响。
还有些世界顶尖高校,给广以的录取通知书数量涨得很明显:华盛顿大学近4年的录取数翻了7倍,南洋理工大学翻了4倍,约翰逊・霍普金斯大学翻了2倍。这些涨幅背后,本质是广以创新教育模式的优势。毕业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出色的科研素养和一流的综合能力,让世界一流大学越来越认可他们。
说到底,中外合作办学的“贵”,它对应的是普通公办高校难以提供的外方教育资源、国际化培养路径,这种“贵”本质是“不同教育产品的定价差异”,而非单纯的“溢价”。所以如果大家稍微了解到,广以提供的师资力量、国际环境和科研平台所对应的出国留学成本,就会发现广以反而为考生提供了一个教育投入远低于回报的性价比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