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福寿镜》是一部京剧传统剧目,表演技法、人物刻画和程式技巧都达到了精妙绝伦的水准。 这部剧在现代京剧舞台上常演的版本包括尚小云先生的版本和在其基础上改编的杨荣环先生的版本,分别简称为“尚版”和“杨版”。 因此,关于这部剧的流派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可从艺术发展的角度来看,改编和再创作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尽管两个版本各有不同,但都各有千秋之处。 之前对于《乾坤福寿镜》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其表演赏析,特别是对“失子”和“惊疯”两个折子的赏析。 然而,在先前的研究中,对于这部剧的发展历程仍然是一片空白,对于全本《乾坤福寿镜》的研究更是寥寥可见。 《乾坤福寿镜》最初版本是由王瑶卿先生根据南府秘本进行改编创作的。 这部京剧被命名为“乾坤福寿镜”的主要原因在于,故事中关键道具“福寿镜”起到了串联整个情节的作用,而主角胡氏与“乾坤福寿镜”之间存在着极强的宿命联系。 当她身边有福寿镜时清醒,而一旦孩子丢失后就变得糊涂不清,在演出方面,通过对水袖花的创造性运用,赢得了当时观众的高度赞扬。 回忆起精彩的表演,到今天依然历历在目,南府秘本的《乾坤福寿镜》一共有八本,分为八天演出完毕。 而到王老演出时,演出已经改为两天完成,但依然保留了神话色彩的故事情节,情节主要围绕天神下凡搭救胡氏展开,尽管演出具有极强的观赏性,故事情节却过于复杂。 受时代原因影响,关于王瑶卿老先生的《乾坤福寿镜》的演出和剧本资料极为稀少。 在剧情结构上,尚小云先生在接手和改编时保留了精华,对与主线剧情关系不大的次要场景和人物进行了删减,在剧本中取消了王瑶卿先生版本的神话情节,而是更加强调人物。 讲述胡氏和寿春十七年来的坎坷历程,尚版和杨版的场次相同,各为十二场,每个版本都是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并没有高下之分,也无法简单地评判哪个好坏。 两个版本的《乾坤福寿镜》结局虽然不同,但无论是尚版还是杨版,胡氏都会原谅梅俊。 以今天的审美观来看,结尾确实过于传统,但可以看出,两个版本在时代进步方面有所不同。 由于尚版中梅俊一开始就蓄意谋害胡氏,因此胡氏原谅梅俊实在难以自圆其说,难以交代自己和寿春十七年来所遭受的辛酸苦楚,但又无法不这样做。 在杨版的结局中,首先梅俊一直受徐金定蒙骗并随波逐流,并非出于自己的刻意谋害。 而且林鹤给了胡氏一个公正的判决,恶人有恶报,自食恶果,因此胡氏和梅俊的团圆是能被观众接受的。 但从更深层次来看,在涤除玄鉴之后,观察其本质,胡氏的结局却是必然的。 作为封建社会下受男权掌控的妇人,在寿春的鼓励和帮助下死里逃生已经是极大的勇气了。 无论梅俊的善良本质如何,或者是否与徐金定沆瀣一气,在外漂泊了十七年的胡氏,在亲人的劝说和社会礼制的束缚下,其结局都是无路可选的。 每个时代都拥有独特的社会背景和审美趋势,每位艺术家也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艺术特点。时代的潮流在无形中影响着不同时代艺术家的创作方向。 尚先生演出这部剧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观众的口味随着社会变迁、影戏的涌入以及口岸城市的开放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不仅删除了神话情节,还大幅缩减了演出时长。 每个版本的改编都在创意上坚守传统同时又进行创新,守正不仅表现为保留京剧传统技艺的精华,通过这些技艺精湛地展现人物的思想与情感。 更是遵循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美德为本的原则,在这个基础上,结合时代精神、时代审美以及艺术家的创新意识,将当代社会意识融入其中。 以当代人的视角重新诠释和创造古代题材,使古今对话、不同艺术家之间进行审美交流,通过传统题材奏响当代新乐章。
《乾坤福寿镜》是一部京剧传统剧目,表演技法、人物刻画和程式技巧都达到了精妙绝伦的
庆丰娱乐
2024-04-01 18:06:20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