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站台的屏蔽门在深夜悄然关闭,而轨道上的安全警钟却必须长鸣。
2025年9月13日晚上11点40分,绍兴地铁2号线日常运营已结束一小时。大多数市民已进入梦乡,但四位保洁人员却在这个时间点走入黑暗的轨道区域。
一场不幸悄然发生:返场检修的地铁列车与这些保洁人员相撞。9月25日,绍兴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证实这起导致3人死亡、1人受伤的生产安全事故。
01事故回顾
事故发生在绍兴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的存车线。根据官方通报,当时地铁处于非运营期间,4名保洁人员在穿越轨道时,被一辆返场检修的电客车碰撞。
伤者被紧急送医救治,但3人最终抢救无效死亡。幸存的一名伤者目前正在康复中。遇难人员的善后事宜在事故发生后第四天(9月17日)已完成。
这起事故在9月24日经媒体披露后引发广泛关注。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安全处工作人员确认,省级部门已对此事提级调查。
02澄清谣言
随着事件曝光,网络上传出各种猜测。有传言称,事故可能与绍兴当天有明星演唱会、地铁临时增开列车有关。
绍兴市轨道交通集团工作人员明确表示:“当天没有因演唱会客流增加的情况。22时30分之后我们就正常停运了,也没有加开班车”。
对于伤者情况,该工作人员也澄清,“伤者现在情况平稳,还在医院接受治疗”,否认了“伤者已死亡”的说法。
03关键疑问
这起事故留下了几个待解的问题。首先,保洁人员为何会在非运营时间进入轨道区域?据了解,地铁站台屏蔽门确实需要在非运营时间清理。
绍兴地铁2号线客服人员证实,会在非运营时间派保洁员清理站台屏蔽门,但强调保洁员会“按照规定进行清洁”。
其次,作为浙江省第二条GoA4级无人驾驶线路,绍兴地铁2号线具备最高级别的自动化水平。这类系统通常配备障碍物检测功能,为何未能避免碰撞?
绍兴轨道交通集团解释说,事故发生在“列车正常停检过程中”,且“每趟列车,车上都是有列控员的”,并非完全无人控制。
04运营安全与外包管理
初步调查指出,保洁人员未按规定路径进入行车正线区域是导致事故的原因之一,同时也暴露出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涉事保洁人员属于第三方外包公司。记者从招标信息中发现,绍兴市地铁2号线一期2024至2027年保洁服务项目由浙江亚太酒店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中标。
这引发了对地铁运营中外包人员安全管理和培训的关注。保洁公司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事故情况,更增添了这一问题的复杂性。
05调查与整改
事故发生后,绍兴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表示将“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组织全员安全教育培训,修订完善安全生产制度”。
根据规定,调查组将在事故发生后60日内完成调查报告,报省政府批复后向社会公布。
对于地铁这类大型公共交通系统,安全规程的每一个细节都关系到生命。这起事故为所有城市的轨道交通运营敲响了警钟。
地铁轨道区域是高风险工作环境,即使是在非运营时间。类似事故在国内地铁系统曾有发生,总伴随着生命的代价和沉重的教训。
绍兴地铁2号线开通运营仅两年多,作为较新的线路,其安全管理制度仍需完善。尤其是对外包保洁人员的安全培训和监管,必须与正式员工同等重视。
轨道交通的安全不仅关乎技术,更关乎管理细节和每个人的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