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俄军最年轻陆军总司令诞生,75后火箭晋升

前言谁能想到,那位曾被全世界传言“阵亡”的俄军中将,两年后竟成了最年轻的陆军总司令!从“被阵亡”到掌帅印,迷雾中的将星传

前言

谁能想到,那位曾被全世界传言“阵亡”的俄军中将,两年后竟成了最年轻的陆军总司令!

从“被阵亡”到掌帅印,迷雾中的将星传奇

2022年春天,莫尔德维切夫这个名字,恐怕是伴随着“噩耗”传遍全球的。

乌克兰方面信誓旦旦,说在赫尔松前线机场干掉了一位俄军中将,还是个集团军司令。你想想,开战没多久就折损这么高级别的将领,对俄军的士气和形象,那打击得多大?

一时间,什么俄军指挥落后、通讯原始的分析满天飞。

更有意思的是,连他的照片都经常被搞混,南部军区副司令阿德杰耶夫莫名其妙就成了“替身”。

可谁承想,这位“被死亡”的将军,不仅活蹦乱跳,两年后,49岁的他,竟然接替了70岁的老将萨柳科夫,坐上了俄罗斯陆军总司令的宝座,还成了苏联解体后最年轻的一位。

这反转,简直比电影还精彩,也给战争的迷雾又添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他的任命,绝不是简简单单填个退休的坑,背后门道深着呢!

一步一脚印,从基层尖兵到集团军司令的淬炼

翻开莫尔德维切夫的履历,你会发现这是一位典型的从枪林弹雨里摸爬滚打出来的指挥官。

1976年出生,1997年军校毕业,先是在摩托化部队踏踏实实干了六年。

然后进修深造,再出来,就指挥上了大名鼎鼎的“塔曼”师麾下的摩步团。2008年的俄格冲突,算是他第一次亲口尝到实战的滋味。

那之后,他指挥过俄军王牌的近卫第4坦克部队,也去过叙利亚战场,在战火中不断积累经验。

等到俄乌冲突爆发前,他已经是第8集团军的司令,肩扛中将军衔,手里攥着的,可是俄军重点打造的多兵种重装合成部队,绝对的实权派。

这份履历,没有半点虚的,全是硬邦邦的战功和资历。

马里乌波尔的“重锤”,硬仗里显露的指挥艺术

真正让莫尔德维切夫名声大噪的,还得是马里乌波尔那一仗。

有意思的是,他刚“被阵亡”没多久,实际上却正指挥着部队猛攻这座亚速海边的重镇。

马里乌波尔是块出了名的硬骨头,乌军经营多年,工事那叫一个坚固。

莫尔德维切夫虽然是头一回指挥这么大规模的城市攻坚战,但打法却一点不含糊,相当老练。

先是玩了个漂亮的快速穿插,干净利落地完成了对城市的合围,直接断了守军的后路和念想。

之后面对守军的死守硬抗,他也没急着让步兵弟兄们拿命去填,而是充分发挥俄军的火力优势,把“郁金香”240毫米重型迫击炮、图-22M3轰炸机这类“大杀器”一股脑儿调上来,对着乌军防御的薄弱环节就是一顿“重锤”猛砸。

尽管亚速钢铁厂的抵抗拖了很久,但马里乌波尔的主城区很快就被俄军控制了。

这场胜利,在当时俄军整体战线吃紧、士气普遍不高的大背景下,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有人说,攻城一方的兵力至少得是守城方的几倍才有把握,可莫尔德维切夫在兵力大致相当的情况下硬是拿下了马里乌波尔,这指挥功力,确实不一般。

至于伤亡,虽然没个准数,但据说俄军作为攻城方,付出的代价比后来好几次攻城战役都要小一些。

如果说马里乌波尔之战,莫尔德维切夫更多展现的是俄军传统的“重锤”攻势,那后来在阿夫杰耶夫卡的表现,就让人看到了他灵活应变、不拘一格的另一面。

阿夫杰耶夫卡,那更是个被经营成了铁桶一般的堡垒化城镇,乌军从2014年起就没闲着,一直在加固。

2023年10月,俄军发起攻势时,莫尔德维切夫已经是中部军区司令了。战役初期,俄军的强攻也确实啃不动,损失不小。

但他脑子转得快,很快就调整了战术,不再搞什么大部队正面猛冲,而是派出少量精干的小分队玩渗透侦察,然后引导后方的重炮和威力巨大的滑翔制导炸弹,像点名一样,一个一个敲掉乌军那些坚固的据点。

这种打法,再配上越来越熟练的无人机和电子战手段,加上当时乌军弹药短缺、外援又不给力,战场的天平就慢慢向俄军倾斜了。

更绝的是,据说还有一支俄军小部队,竟然神不知鬼不觉地利用废弃的地下管道,摸到了守军后方,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最终,不到130天,俄军就啃下了阿夫杰耶夫卡这块硬骨头。普京为此亲自发电报嘉奖,莫尔德维切夫也因此获得了“俄罗斯英雄”这个至高荣誉。

从马里乌波尔的“重锤”到阿夫杰耶夫卡的“巧打”,不难看出莫尔德维切夫身上那种在战争中学习、在战争中适应的宝贵特质。据说他特喜欢亲临前线,为此还挂过几次彩。

这种身先士卒、从实战中总结经验的作风,可能是他能从众多将领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现在俄军内部流行的那种“小分队渗透、引导火力精确打击”的战术,不少人说,其核心思路就源于莫尔德维切夫在阿夫杰耶夫卡的经验总结。

如今,莫尔德维切夫执掌陆军。有些人嘀咕,说陆军总司令这个位置,不像军区司令那样直接带兵在前线呼风唤雨,权力反而小了,有那么点“明升暗降”的意思。

毕竟,俄军的野战部队主要还是掌握在各大军区司令手里,他们直接对国防部长和总参谋长负责。

之前的拉平上将,在战场上表现不尽如人意后,就被调任陆军副总司令,多少有点“赋闲”的味道。

但这次,情况恐怕不大一样。首先,莫尔德维切夫战功赫赫,声望正如日中天。

其次,俄军的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也年事已高,快到退休的坎儿了。

在这个节骨眼上,把年富力强、又在实战中证明了自己的莫尔德维切夫放到陆军总司令这个关键位置,很可能是在为下一任总参谋长储备人才,着眼于提升俄军未来地面作战的整体规划和组织能力。

而且按照惯例,陆军总司令通常还会兼任前线联合集群的副总指挥,直接参与战事的运筹帷幄,并非完全脱离一线。

往深了看,俄军在这次冲突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可不少。战前军改的明星产物“营级战术群”(BTG),被证明在后勤保障、持续突击能力上存在严重短板。

无人机、精确制导武器这些信息化装备的发展明显滞后。电子战水平也有待提高。

甚至于被寄予厚望的旅级编制,在高强度对抗中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传统的师团编制反而有重新抬头的趋势。这些都是摆在俄军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莫尔德维切夫在乌克兰战场上,恰恰表现出对新装备、新战术的积极拥抱,他身边也聚集了一批在实战中成长起来、对信息化战争有清醒认识的年轻军官。

由他来主持未来的陆军改革,推动俄军向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求转型,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他才49岁,这意味着如果一切顺利,他可以在陆军总司令这个位置上干很多年,有足够的时间去推行和深化改革。

普京和新任国防部长别洛乌索夫选择他,显然不单单是看中了他的赫赫战功,更是看中了他身上那股子革新求变的气质和潜力。

俄军经历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冲突,必然要进行一场深刻的调整和变革。

而莫尔德维切夫,这位从“阵亡”谣言中走出的“攻坚猛将”,或许就是那个被选中来引领这场变革的关键人物。

他的上任,可能正预示着俄军正在为未来一场更注重效率、信息和适应性的军事转型,悄然布下重要的一子。

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