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论股:当下的股市里,我们究竟该持有什么样的蓝筹股?(上) 一、问题股不能搞,已经成为共识! 注册制全面落地,意味着IPO服务实体经济、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是总体的大方向。对于停止IPO之类的,根本就不要有幻想。但同时,这也意味着退市的节奏必然加快。没有价值的股票,最后就算不退市,也必然沦为“仙股”、“僵尸股”。看看香港股市吧: 统计数据显示,香港股市挂牌的上市公司总数超过3000只。可80%—90%的流动性,都常年集中在50只股票,剩下的股票,基本都没啥流动性。以2023年9月7日为例,Wind数据统计显示,当日港股总成交额868亿港币。其中成交金额排名前20只的个股,合计成交了341.8亿港元,占总成交额近40%。而与此同时,有704只个股零成交,占比约27%。成交额在1万港元以下的979只,占比37%。成交额5万港币以下的1258只,占比高达48%。这样的市场,持有垃圾股的,还怎么玩? 包括号称流动性最好的美股,流动性的40%,也是集中在130只指数蓝筹股里。问题是美股还有退市,一不小心也会掉坑里,比如贾会计很会吹牛,但他在美国的上市公司,却跌得贾会计自己都认不出来了,退市是迟早的事。统计表明,美股几大市场共7000余只,但21年退市545家,22年退市699家,23年退市退市933家。合起来三年退了将近2200家,也就是三年退市了接近三分之一。就连阿三大哥的股市,尽管总市值不到A股的一半,但近三年累积的退市数量也多达800多家。不要迷信什么它们赔偿到位的鬼话。天底下的 哪个股市不是一再提醒: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绝大多数的退市是没有什么赔偿或者赔偿少之又少的,大部分都苦果,还得投资者自己咽下。 近两年,退市制度日益趋严。尤其新国九条颁布后,监管开始长牙带刺,各种退市规则也越来越严密了,A股批量退市、应退尽退的那一天,已经为期不远了。文人估计,也就一两年内,每年退市五分之一的那一天,我们应该就可以见到。这里面包括踩到各种红线的,也包括不愿意再混下去,主动退的。前些天,文人专门发过一篇文章,提醒那些《捞够了的,利用规则漏洞一退了之,极有可能演变为问题股的新常态》。又经过了上周一周观察,进一步证实了文人的猜想:确实有一些捞够了的问题公司,大股东正在千方百计利用规则的漏洞,寻求主动退市。而且这才刚开始,这样的案例,未来还会更多。比如,赫赫有名的国企中泰化学,居然因为大股东侵占资金,被ST了。错在上市公司吗?当然不是。但挨打的是上市公司的投资者。换个角度想一下吧,如果某个上市公司账上多金,其大股东如果有歹意,想侵占这些资产,又何必在A股苦熬呢?无论如何,上市公司存在各种监管,偷鸡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如果可能,何不先退市再说?退市后无人监管,捞起来多容易?好制度让坏人变好,坏制度让好人变坏。利用规则“合理退市”,不付出任何代价,要我是大股东,捞够了也会溜之大吉哦。 所以,文人坚决主张,《新国九条》实施后,散户要想在A股中长命百岁,唯一的办法就是真正践行价值投资的理念,拥抱蓝筹股,远离问题股。前几天,文人特别提示,为了安全第一、免除无妄之灾, 建议兄弟姐妹们:近年有造假前科的公司别买;有被处罚记录的公司别买;ST公司别买;业绩不确定而股价又特别低的公司别买;大股东拼命减持或者大股东不地道的公司别买;喜欢蹭热点的公司别买;业绩前景不明朗的公司别买;近期莫名其妙大涨或者莫名其妙大跌的公司别买;更谨慎的,不明究里的小微票、低价股、垃圾股,你干脆都别碰。如此,你只是持有蓝筹股、白马股、高股息股票,至少会大幅度降低赶上无妄之灾的机会,投资起码心安! 二、但是,所谓的蓝筹股里,也会有坑。 但是,周末,文人继续深入思考后觉得:只是笼统地提倡卖蓝筹股,还是不妥。因为,所谓的蓝筹股里,依然有坑。而且,一旦踩坑,往往还是大坑。 有股友思考过一个问题:假如三年前在A股市场投入500万进行价值投资,现在还剩多少?统计的结果是:贵州茅台下跌28%,剩360万;招商银行下跌46%,剩270万;中国平安下跌48%,剩260万;宁德时代下跌50%,剩250万;海康威视下跌51%,剩245万;恒瑞医药下跌53%,剩235万;隆基绿能下跌64%,剩180万;顺丰控股下跌68%,剩160万;海天味业下跌70%,剩150万;长春高新下跌72%,剩140万;中国中免下跌73%,剩135万;通策医疗下跌79%,剩105万;恩捷股份下跌80%,剩99万元。呵呵,上面的那些股票,哪一个不是浓眉大眼的蓝筹股哦。可结果呢?最搞笑的还有金龙鱼,最近解释大股东为什么不继续增持股份,理由居然是连续增持后,大股东持股已经达到90%的红线了,再增持,就必须私有化了。而金龙鱼的股价呢,在大股东的一路增持下,居然从上市最高的145,掉到了今天的29块多! (未完,请接下)
文人论股:当下的股市里,我们究竟该持有什么样的蓝筹股?(上) 一、问题股不能搞
御风而行
2024-06-03 14:23:08
1
阅读:370
用户10xxx98
投资者明白有问题的股票不能投资,但无法知道企业造假,应该修改法律,对造假的企业一经监管部门证实造假必须立即对投资者实施赔偿,以证券账户买卖股票为依据,
用户10xxx72
都是坑,难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