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置身于韩国鲁迅热之中眼角流下了泪水。 曾经的东亚各国遇到过相同的难题,即

沉淀的过去 2024-06-13 08:32:05

中国学者置身于韩国鲁迅热之中眼角流下了泪水。 曾经的东亚各国遇到过相同的难题,即如何突破文化羁绊,摆脱专制主义和传统意识,走进现代文明。 张申府在1920年代的时候,就撰文指出:鲁迅是当时中国最好的思想家,而罗素、罗曼罗兰、维特根斯坦等学者,发现了鲁迅的世界性意义。因此,日本人和韩国人也在自觉地研究鲁迅。而韩国人对鲁迅的兴趣和研究甚至胜过日本人。 自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韩国不断有介绍和研究鲁迅的文章问世。孙郁在《鲁迅遗风录》写道:离开韩国前的那个夜晚,我们在一个酒店聚会。那一天首尔及外地的一些鲁迅爱好者、诗人、教授来了许多。 酒过三巡,一个诗人用不太标准的中文喊着“鲁迅!鲁迅!鲁迅!”。于是全场的人同声高喊着,拥抱着,进入了一个狂欢的境地。声音在寒冷的街市里传动着,仿佛掠过一个世纪的哀凉,无数颗心因一个意念而共同跳动着。这是思想的共鸣和情感的共振。 这是我一生经历的第一次与鲁迅有关的狂欢,国内任何一次鲁迅研讨会,都未能有过这样的激动场景。我的眼角流着泪水,是因为结识新朋友的缘故还是别的什么诱因,一时也说不清楚。那一刻只是感到,鲁迅已成了我们不同国度间的共同的语言。

0 阅读:74
沉淀的过去

沉淀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