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中,7名弹尽粮绝的志愿军战士,被200名英军重重包围,在这千钧一发之际,

乐语回味 2024-07-02 12:59:11

朝鲜战争中,7名弹尽粮绝的志愿军战士,被200名英军重重包围,在这千钧一发之际,19岁小战士郑起用足最后一丝力气,吹响了冲锋号,没想到这一吹,却吹出了一个特等功。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网2021.11.1阵地仅剩7名战士,他用这把军号吓退敌军) 1951年朝鲜战场,凛冬的寒风裹挟着硝烟,在釜谷里南山战地上空肆虐。我志愿军347团7连,奉命夺取这片战略要地,而等待他们的,却是英军王牌部队的顽强抵抗。 战斗打响后,我军英勇杀敌,一度将这支参加过诺曼底登陆的精锐之旅逼入绝境。而敌人的反扑如同猛虎下山,战斗持续到第二天清晨,双方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七连,这支钢铁般的队伍,在敌人的疯狂反扑下,伤亡惨重。弹药殆尽,粮食断绝,战士们一个个倒下,鲜红的血液染红了雪白的山坡。 指导员张鼎壮壮烈牺牲,连长厉风堂身负重伤,弥留之际,他颤抖地将自己的手枪递给年仅19岁的司号员郑起,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说道:“我们7连……没打过败仗……” 郑起接过手枪,他知道,这是责任,是希望,更是7连不屈的军魂! 望着周围仅存的6名战友,看着他们疲惫而又坚毅的面庞,郑起心中充满了悲壮和决然。 怎么办?难道真的要坐以待毙吗? 不!绝不! 郑起的目光扫过战场,突然,他看到了掉落在一旁的军号,这把跟随他多年的老伙计,此刻正静静地躺在血泊之中,仿佛也在等待着最后的冲锋号角。 14岁那年,怀揣着报国梦想的郑起毅然决然地加入了革命队伍,因为年纪太小,他被安排在后勤部门。但郑起心中始终燃烧着战斗的火焰,他渴望上前线,渴望用自己的力量保家卫国。 经过不懈的努力,郑起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号兵班。对他来说,号声不仅是命令的传达,更是战斗的号角,是鼓舞士气的利器。 从锦州保卫战到抗美援朝,郑起跟随部队南征北战,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也见证了战友们的英勇无畏。每一次吹响冲锋号,郑起都能够感受到热血在胸膛中沸腾,他坚信,胜利最终属于中国人民! 如今,面对着眼前的绝境,郑起心中突然涌起一个大胆的想法。 他抓起军号,毅然决然地站起身,向着高地跑去。 敌人的子弹呼啸而至,郑起却全然不顾,他只有一个信念:吹响冲锋号,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也要战斗到底! 终于,他登上了高地,凛冽的寒风吹打着他的脸庞,他深吸一口气,将所有的力量都凝聚在胸膛,然后,用尽全身力气吹响了军号! “嘟嘟嘟……” 高亢嘹亮的号声,如同冲破乌云的阳光,瞬间响彻整个战场。 听到这熟悉的号声,幸存的几名战士顿时精神一振,他们仿佛看到了增援部队的到来,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而对面的英军,在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号声后,却如同见了鬼魅一般,瞬间乱作一团。 “是志愿军的大部队!他们来增援了!” “快撤!快撤!” 英军指挥官惊慌失措地大喊着,而恐惧就像瘟疫一样在士兵中蔓延,他们丢盔弃甲,拼命地向后逃窜。 郑起没有停下,他一遍又一遍地吹响冲锋号,嘹亮的号声,是他对战友们牺牲的告慰,也是对侵略者的最强音! 就在这时,东北方向的天空中,五颗红色的信号弹腾空而起,划破了沉寂的天际。 我军增援部队真的来了! 郑起和战友们顿时欢呼起来,他们知道,这场战斗,他们赢了! 最终,英军在这突如其来的“援军”面前彻底崩溃,他们丢下武器,仓皇逃窜,甚至连开枪的勇气都没有了。 釜谷里战斗,7连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取得了歼敌170余人的辉煌战果。 战后,郑起荣立特等功,并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而那把跟随他出生入死的军号,也成为了这场战斗中最为传奇的象征。 毛主席在接见郑起时,曾意味深长地说道:“军号也是武器,而且是威力巨大的武器!” 是的,军号也是武器,它代表着中国人民不屈的意志,代表着志愿军战士们英勇无畏、敢打必胜的钢铁精神!

0 阅读:2
乐语回味

乐语回味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