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藏𝐃𝟐|现场的魅力,与灵感不期而遇

林凡三尼写字人 2024-07-03 18:36:13
经历了前一日初遇无尽藏特展的喜悲(见上篇),隔日再看展,心平稳了许多。出发前,策展人庞老师的专访完整听了六遍,图册上策展团队亲撰的十几万字也一字不漏的读好了,要仔细看的已了然于心,只待和真迹的相遇自然发生。 . 一定先是文徵明的《中庭步月图》(P4)。图册上相遇这幅是半月前的一个深夜,练字乏了,便拿出《无尽藏》翻读。翻到这幅的瞬间眼睛强烈不适,画面前后多处聚焦,不合景深常理,但奇怪的是,内心却深沉静谧。 . 这种瞬间迸出的矛盾感立刻把自己抽离,触发第二重感受:作画时,他不在他身体里。 . 16岁看《骇客帝国》时,基努里维斯后仰躲避子弹的那个著名镜头突然浮现。原来早在五百年前,Bullet Time的意识与实践便在文徵明这里生·发,而且还是多主体多视角叠加表达。读画当下案前的大玻璃窗外月朗星稀,画中亦如是,矛盾感消散后,尽是沉默的自然。展览现场扫描到这一幅时,画前聚集了十来人。但静气如涟漪源源不断的扩散出来,抓着我回来看了一遍又一遍。 . 白纸一张的我此前不知八大,遇上《杂画图》(P5)只一眼便叹其天才。细读策展人的文字,八组画面依次讲述。读到第三组时,合上书尝试像小儿看图,辨识余下的画的是什么,感受爵士乐般的节奏。再打开书看策展人的感受,有合,也有自己主观的发现,真是有趣极了。现场先奔去看八哥“翻白眼”,却意外被那朵芙蓉吸引,寥寥数笔柔若无骨,真想像小王子呵护玫瑰花一样,把它也捧在手掌心。 . 出发一周前刚开始学国画,上周画《来青轩》,这周是《渔隐》,于是看到石头和柳树(P10-12)便挪不动道。邢侗和梵高有同样的眼睛,《拳石菖蒲图》(P13)中的石竟在眼前流动起来。还有很多不期而遇的启发时刻,草草记录: 陈献章《佚题》|哲学又有印象派的诗意 P1 冒襄|挚爱米芾的另一种可能性 P14 傅山《读传灯》|用墨浓淡干湿,点画粗细滚动P15 华嵒《新罗山人小像》|人格几乎分裂,自我保护下的安适与智慧P16 查士标《竹暗泉声图》|空与淡带来的稳与静P17 . 早九点开展到下午五点闭馆,虚脱着尽兴。一个体悟:书画初学者,大可不必如此小心翼翼,磨出来的哪里还有“自己”? .

0 阅读:0

评论列表

喵喵懒喵喵

喵喵懒喵喵

2
2024-07-03 21:03

八大的作品有种超越时代的感觉,好像活在当下

yyyyy

yyyyy

1
2024-07-03 20:54

凡凡是真的去看展的

买雪球吗

买雪球吗

1
2024-07-03 21:12

入门时自己,出门已知己!敬畏凡凡精微用功👍👏点点滴滴尽显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