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画》启发|愿自己成为一位“真赏”的读者
林凡三尼写字人
2024-07-06 12:41:21
终于收到《读画》第五期,连续多日都无暇静心细读。昨夜日课后,得一静谧时光开始读画。首篇《一个永恒瞬间的发现——〈卢仝烹茶图〉的阅读史》便非常印心。
.
此文以《卢仝烹茶图》为引,先是用词优雅的引导读者了解此画,读起来让有语言美感洁癖的自己非常舒心。再从多重视角考证分析,并挑明这一幅作品非真迹,同时带出中国文人对一幅画价值的判断:“作为作品的绘画的‘真’的判断取决于在绘画中对场景和人物的表达之‘真’,也即画家是否具有理解和表达古人之趣的能力。这种认识在今天的艺术评价中少见,然而这‘意’才是真正令作品流传,并在其后数百年产生影响的枢机所在”。
.
一位真正的文人画家作画的意图是自企,对其而言,真赝的评判不在笔墨、印款、风格,而在画中的这个瞬间。
.
近期一直关注的展览《无尽藏》,随着热度提升,浏览到一些言论,通篇言辞激烈的批判关于苏轼展作的真伪,甚至因一幅存疑作品就全盘否定展览和策展团队。作为书画初学者,当自己尽力做足功课,抱着从零出发,信任跟随的心态沉浸观展两日后,收获多个维度的启发(两篇观展笔记详见主页),便不能认同这些观点。当然,在学术层面对于真赝的考证、细纠、评判甚至争执无可厚非,但一个策展思路是苏轼精神对后世的影响的展上,究竟是展览整体脉络、那得以亲见的一幅幅熠熠生辉的书画作品,策展团队亲撰十几万字作品解读…… 带给大家的根脉搭建、艺术启发、精神提升更重要,还是聚焦一个点喋喋不休去扩大,想来每个真心的观展人心中自有分晓,至少自己更乐意去探寻苏轼的精神带来的无尽宝藏。
.
真人、真物依靠“真画”得以展现,艺术作品始终在等待及要求试图接近它“本源”、足以“真赏”的读者。唐寅《六如居士画谱》中云:“看画如看美人,其丰神骨相,有出于肌体之外者”。肌体之外的观看并非不去关注形式本身,真正的鉴赏也不是否定知识经验,而是充分感受作品丰盈的内蕴,畅神会心仿佛画家携作品走来,彼此晤对。
.
一幅绘画在等待一位“真赏”的读者,这“赏”不会因为不是纯然的原作便失去意义。愿自己好好的修为,胸中怀有那个真意的世界,成为合格的读画者。
.
♣ 近期在读
❍《读画》|期期带来灵感
❍ 《芥子园画传》|20个版本中细选
❍ 《无尽藏》|内容思路印刷皆上乘
❍ 《苏东坡新传》|被李一冰震撼
❍ 《文明之光》|豆瓣评分9.2,全球文明史框架
.
0
阅读:4
保护公主
古人之趣”就是画家用来装X的工具,真不真无所谓,只要有逼格就行
豆豆酱
优秀
丑小鸭
现在的画家都只会模仿古人,缺乏创新,真是让人失望
小高小凡来了吗
这画儿看着真不错,不过我更想知道画家是不是真的能理解古人那点趣儿~
Dixans
古人之趣,我等凡人岂能理解? 只能欣赏画中美人儿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