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然和偶然』
作者:
这两天同学在香港出差,随手拍了些照片,她发到朋友圈和微博里,朋友们点赞得不少。但她自己并不觉得多好,只是五哥总说她,不能老不拍照片,手会生,她就拿手机应付应付五哥。
这些照片完全符合五哥的预期,她大概一年多没碰相机了,但技术动作仍很精准,这就是五哥想要看到的。
我认真回忆了五哥有没有教过她所谓的诀窍,有,只有两句话:
1、 对于固定不变的背景环境,要拍的非常严谨。
2、等待一个偶然元素。
我们看这一组照片,会非常容易看到她如何精确执行了这个要求。
初学者总是期望找到足以吸引人的内容去拍摄,可实际上,日常生活中所谓好的瞬间很少见,而且也需要付出巨大的时间成本去等待。所以不抱着拍出伟大照片的预期,而是通过日常拍摄来夯实自己的技术动作。那么有一天,当机会降临时,你就能把握好机会。
天赋当然重要,哪怕是随手拍摄你也需要对拍摄环境做个选择,在乎光线,琢磨构图。尤其是苛刻要求自己的拍摄要非常精准,不能马马虎虎。这一点薇薇安同学做得非常好,而同时她不会觉得这些照片很好,主要是她拍着太容易,如果满足于此,那每天都可以生产很多。作为老师,五哥唯一能做的,就是督促她保持拍摄量。因为我们知道,量变会带来质变。
有人会说,随手拍还这么仔细,会不会没有乐趣。我想认真拍摄时再认真,平常随便拍拍就好。可实际上,好习惯会很快拉开人和人之间的距离。这种日积月累很强大,好习惯可以帮助摄影师逐渐提高拍摄速度和观察力,这才是有人能看到机会,有人看不到的背后成因。
不要总强调天赋,习惯不好,大部分都走不到展示天赋的地步。
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拍摄任何题材,都可以拍一张细节无可挑剔的照片,这个习惯并不难建立。
那些拍摄强度很高,热情很高的朋友一直拍不好,你仔细去看她的照片,就会发现随意拍摄的痕迹。
其实随意是最简单的,当你把严谨的拍摄习惯变成肌肉记忆时,你的随意都会精准,而观者没有那么专业,看不出这背后的练习过程,但会觉得你拍的很好。
我的朋友里天赋好的人太多了,经常随手拍出很棒的照片,但他们普遍缺乏严谨性训练,你在那些精妙瞬间之外。还是会发现一些干扰物,就很可惜。
说到最后,我再为五哥的理论增加一点我的思考:
1、 固定的环境背景是你必然要拍好的(很多人都停步在这第一步)
2、偶然元素是上帝给你的机会(不要在机会出现时背景没有拍好)
这是八老师昨天写的文章,没想到今天就有了很棒的例子诠释八老师的理论,刚刚特朗普在演讲时被枪击,现场的两张照片如下 图一 背景非常具有象征性,我猜会入选年度最佳照片。
图二 就差了一点。在这个场景中,川普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决定性因素是完整的美国国旗。这是反摄影爱好者认知的细节,只有职业摄影师才能了解八老师这两点的意义。
其他图片是薇薇安同学的随手拍。
#特朗普遭遇枪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