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相信很多人都对这个数字刻骨铭心。 那一年春天,人人都在谈论基金、理财,似乎所有进去的人都在里面赚了钱,不同的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也就在那一年,我家那位素来不管钱的甩手掌柜,在同事的热情相邀下,心血来潮,买了两支基金,一个南方全球,一个光大量化。 然后,大家懂的,一路下滑。 最初,还是抱有侥幸心理的,指望能够触底反弹,可是,没想到,竟然是个无底洞,大盘从买时的6000多点,一路跌到3000多点,甚至2000多点。 心灰意懒之下,也不再关心这两只基金,从此,尘封在抽屉里,没再管过。 这期间,偶尔想起过,但也只是如蜻蜓点水一般,划过去也就没影了。 近来闲着没事,又想起来了,便决定去取出来算了,虽然,查了一下,已经亏损得不忍再提了。 没想到,不是一件容易事。 当时队友办的时候,是在柜台办理的,一晃17年,这期间,身份证换过,存折也换过,而且队友也没有下载安装邮储的手机银行客户端。 看起来一团乱麻是不是? 可没办法啊。再乱,这也是一笔自己的钱啊,既然绕不过去,终究要解决,趁着今天有空,还是解决一下呗。 快九点来到了当初办卡的营业部。不大的营业厅,已经坐满了人,当然,都是老年人。 想必,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需要亲自到银行来了。一机在手,什么都有啊。 这些老年人满脸刻满岁月的痕迹,顶着满头或灰白或花白或亮白的头发,步履已经不再轻盈,听力也明显在衰退,视力更是在回退,营业厅的工作人员真是不少,几乎是在一对一服务,或者帮助这些老人们在自助终端操作,或在柜台处理,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而我们的事情,一下子过来了好几个人,都是年轻人,2007年的时候,这些年轻人还是小孩,一张卡一本存折还新鲜得如同初生,而一代人已经成长起来了。 很麻烦,先是在自助柜员机那里处理相关事项,升级,下载安装APP。 现成的事情倒是办了,可是,怎么处理,现场的工作人员也不清楚,又致电他们内部的其他懂行的人。 然后,就是等。 等待中… 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一场风波。 哦,别误会,和我们无关。 刚才也说了,如今来银行现场办业务的都是老年人。 这不,有一个大叔取钱时就吵起来了,其实,只是大叔一个人声音很高地在吵,围了几个工作人员一直在耐心地解释。 咋回事呢? 这个大叔在信合存了两万,两年期据说利息率是2%,已取。 同时,在邮储银行也存了两万,但是一年期,然后约转。前天两年到期了,今天来取。但运气不好,今天刚好降息。加之是约转,也就没有信合的收益高。 于是,这位大叔暴怒:一是质问到期了为什么不给他打电话;二是对利息收益不满。三是“约转”理解成“月转”,非常生气自己是年转不是按月转。 因为暴怒,柜台那正在给别人办业务,他挡着不让办,又质问工作人员,当时谁给他办的怎么说的如何等。 结果,工作人员翻出了通话记录,因为存单上是他爱人的名字,留的电话也是他爱人的,所以工作人员是给他爱人打过电话的。 至于收益,工作人员解释是国家统一,不是他们自己定的,约转也不是月转。 那个大叔终于停止了咆哮,气冲冲地走了,营业厅又恢复了正常运转。 作为旁观者,目睹了这一切,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是觉得工作人员也太不容易了。 都是一水儿的年轻人,如今考个工作也不容易,工作也不轻松,如果让我来干,我可能还会觉得挺烦的。 可是,她们还得微笑服务,耐心说明,遇到这样的老人家,心中再郁闷,脸上还不能表露丝毫的不耐烦。 而且,我没想到的是,当那位大叔说存款到期了,没给他打电话时,我当时都愣住了,存款到期否这难道不是自己操心的事吗?难道银行工作人员有义务打电话吗?银行那么多储户,这操心得过来吗? 所以,当银行工作人员翻出通话记录的时候,我更是惊呆了!还真给打啊?! 这如今,干个活也真的是太不容易了啊! 好了,吃了个别人的瓜,自己的事情也没办成,说是要在后台更改数据,人家截图保存之后,让回家等电话。 于是,耗时两个小时,无果,回家了。 #一张图记录夏日生活#
2007年,相信很多人都对这个数字刻骨铭心。 那一年春天,人人都在谈论基金、理财
锦书评文化
2024-07-25 11:23:39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