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份古代考做官的试卷
游梁公隼
2024-08-09 00:59:20
试卷虽年湮虫蛀,仍可看到考官在旁逐句批改,不敢马虎,考的人诚、改的人诚,古人由四岁至成年,都读着一种做好人、为公为国、利益天下的圣贤书,读得好了,便「仕」,为官帮更多人。所以,那是一种兼含道德、智慧、能力、意志、责任的训练,由小至大,不会终止的,这就是四书五经──圣贤之教。(圣贤之教关涉道德人伦、正确人生观,有了圣贤之教,才信宗教,宗教才有基础而成就,否则只是玩,没有成就。)
古人如是,由小至大训练到千锤百炼,绝不是现在做官的大学几年毕了业、加个行政管理、加个硕博,便叫有能力做官的。因为做官是一种兼含道德、智慧、能力、意志、责任的工种,要做及影响的范围非常之广。所以现代人学西式管理,最重要的入不到心中去,因自小读书内容欠古、方法错误。 想政府有好官,有道德、智慧、能力、责任、忠诚的公务员,就要由小学中学开始读四书五经,不是只学西方的东西。 而且吃政府粮,就如出家人受「十方供养」一样,要感恩、要老实工作、要还恩的,不然便会负果报的、影响健康的,现代人不知道因果这事,因古文化未宣。
唐代的官员考得很严,考中科举后,仍要再考四个试,四试不达,只能留阁或任低级小吏。那就是:书、判、身、言。
先讲「言试」。我们一些香港官员,一上台便口不利索,被人「窒到」、眼不能交投自信、常看稿件不能记在心,那就会「失威」,失威便会「失信」,现代语叫形象不好。唐朝知官员出言要有形象,发言要「庄雅畅顺」、「辩才急智」,所以任官前要考「说话」,包括议论、析辩、张述(即演讲) 、对答等。
「身试」,就是外型,有无不端正于头目身口、有无不端正于行姿坐仪、有无不端正于声音神情。现代语就叫台形要好!
「书试」,就是书法。看你写字章法,就知处事布局:有无东歪西倒、大小不称、墨浊笔颤、出行乖乱。至清代,官员每天也要练一百楷字为民楷模,可见写字之被重视。
凡文明,都由不文明所创造:试看魏晋天下大乱后,才至隋唐之盛世、五代十国大乱后,才至赵宋之儒雅。人人知道太平不易,才思考创造和保持太平的方法,那就是读圣贤书。所以,香港大乱后,我们不应怪责任何人,如中箭不追谁射你,应先治伤。那就是反躬自省:不能没了圣贤书、不能没了古代史、不能放任宗教、不能任官草率。凡文明,都由不文明所创造,凡智慧,都由艰困后产生。文明和智慧,本身就有,不假外求。这就叫文化自救。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