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感悟,父母在不远游,双亲在不修仙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说的是红楼之事,但对于西游之理又何尝不是如此。对于《西游记》,不同的人读出了不同的理,不同的年龄段又品出了不同的味道。 小时候看西游羡慕的是有通天本领的孙大圣,长大了看西游心仪的却是灵台山砍柴的樵夫。“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套用时下的流行语,这位樵夫简直就是一位被砍柴耽搁了的神仙。关键人家还有一位好邻居菩提老祖,没有几世修不来如此福气。大圣“一心里访问佛仙神圣之道,觅个长生不老之方”,“串长城,游小县,不觉八九年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到了灵台山。反观这位樵夫大哥,家住灵台山,与神仙做邻居,却不去“学得个不老之方”,这是为何?樵夫的回答非常简单,“如今母老,一发不敢抛离”。 樵夫回答之语看似平淡无奇,效果却是“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让人不禁几个寒颤,这也是西游要旨所在。欲学仙道,先行人道,欲行人道,先为孝道。大圣“剥了他的衣裳,也学人穿在身上,摇摇摆摆,穿州过府,在市廛中学人礼学人话”是指先行人道,与樵夫的一问一答中即是明孝道。行了人道,明了孝道,自然就可以拜见菩提老祖了。 时常听说有人抛妻舍子,不顾父母哀求,带着几头牛都拉不回来的决心,毅然出家修行。还美其名曰,“看破红尘”,“出家人不管俗家事”。我呸!岂不知,佛在红尘不在庙,仙即高堂莫去寻,第一步便差了十万八千里,岂不可惜? 事有轻重之别,孝有大小之分。小孝者人伦之孝,大孝者天道之孝。儒家的圣人教导我们,尽人事,知天命。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我今也问大孝于夫子,子曰:“未能小孝,焉能大孝?滚!”
西游感悟,父母在不远游,双亲在不修仙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
近视眼阅人无数
2024-08-11 12:48:0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