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林徽因在燕园门口叫住一辆人力车:“师傅,我去清华新林院8号。”人力车夫不耐烦地说:“不拉!” 林徽因笑道:“为什么不拉?” 车夫说:“天晚了,我要交车去了!” 林徽因又说:“师傅,我有肺病,喘得走不动了,麻烦行行好,我多给你车费。” 车夫把林徽因拉到新林院8号,多要了林徽因好几倍车费。 林徽因对旁边的人感叹说:“看来享受自由是要付出高昂代价的。” 其实,林徽因并不是只是为自己的自由付了那么多钱,她也在为学生付钱。 原来,这天一早,林徽因感觉身体很虚弱,但她仍然叫了一辆人力三轮车,来燕园访友,一路上,她心里一直想着学生的论文题目。 访友回来天色已晚,没有人力车了,等了半天才等到一辆,于是出现了开头一幕。 通过这次访友,林徽因注意到圆明园周边的八旗营房。 回到清华园,她便给学生们出了论文题目——“圆明园附近清代营房的调查分析。” 后来,学生以此为题,写出了优秀的毕业论文。 林徽因没有一丝心疼高昂的车费,她觉得用那些钱买到了自由和论文题目,很值。 这则故事记录在林徽因外孙女于葵著的《山河岁月:回望林徽因》中,相对林徽因的恋爱故事,建筑成就,她和人力车夫打交道的平凡小事更能打动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