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李连杰,好似一瞬间变老了

初心追剧 2024-09-04 16:07:25

此前,他是少林寺弟子觉远,是一代宗师黄飞鸿,也是功夫皇帝方世玉。他被公认为引发了继李小龙之后第二次全球武术热潮。

在那个崇尚英雄的时代,李连杰塑造的武侠世界让人心驰神往。“武术一抱拳,这叫五湖,这叫四海,一家人。”

如今,李连杰的每次露面,都伴随着大众对他颜值变化、年龄衰老的讨论。最近的图片中,他戴着厚重的眼镜,脸上皮肤松弛,老年斑肉眼可见,抬头纹已经很深了。

往昔的意气风发和眼前的老态龙钟形成强烈冲击,众人唏嘘不已。

流言越传越凶,后来他被传死亡,几度登上媒体热搜。向太陈岚看不过眼,公开回复:“你到底死了多少回?又传你走了!今早你还和我请安啊。”

之后李连杰接受访问,回答这类对“李连杰”的讨论时,他摇了摇头,笑着说: “谁是李连杰啊。” “李连杰只是人们对于过去电影上的一种包装,一块破瓦。”

他说已向妻子利智交代了后事:“后事一切从简,不用立碑也不用办丧事,树葬海葬都无所谓。”

人生过半,李连杰回看此前的自己,分了三个篇章:小我、大我、无我。

40岁之前,他活在小我的世界里,人生节奏用几个关键词足以概括:努力、成名、养家、让妈妈感到骄傲。

那时,他生命的底色也如少林拳脚一般,被凌厉招式所带起的阵风刮过。

李连杰懂事得比同龄人要早许多。

早在他2岁时,父亲意外去世,全家5个孩子靠着母亲的工资生活,一个月41块钱,要掰成几瓣花。

多年后,李连杰在演讲中提到童年,记忆尤深。上小学后,他依旧穿着姐姐传给哥哥,又被哥哥传给自己的裤子,“我每天上学的时候都用手紧紧捂住口袋,怕人家看到女式的裤袋”。

好在,这样的窘迫没有持续太长时间。一年级那年,什刹海体校到厂桥小学招收武术运动员,李连杰被推荐上去。面试过后,他被冠上一个头衔:好苗子。

在武术行当里,与好苗子相伴的,是疾风骤雨。

8岁时,李连杰每天训练时长就有8小时。他和教练抱怨脚疼,教练让他练手。后来手折了,教练回他:“一不怕累,二不怕死,你还没死呢,接着练。”

小小年纪的李连杰,在不知道苦练的意义之前,就尝到了苦练的代价。习武这些年,他身上大伤小伤都有,膝盖骨也在训练中途被摔断过。 时任什刹海体校武术教练的吴彬曾回忆,那时,武术比赛复办不久,为了在全国比赛中取得优势,他通常会给运动员们增加训练难度,“李连杰的难度在当时可以说是最高的”。

1974年,李连杰被推荐参加全国武术大赛。《武林》杂志如此描述这场比赛中的李连杰: “一个套路五六十个动作,他能在80秒内一气呵成,招招干净利落,节奏鲜明……他的技术扎实、全面,刀、枪、棍、剑、拳脚对练都颇具功夫,其中尤以刀、拳最精,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这一年,11岁的李连杰获得少年组冠军。次年的全国运动会上,他以12岁的年龄报名成年组比赛,出乎所有人意料,力克所有成年选手,获得全能冠军。

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他多次随队进行国际访问,在四十几个国家,代表中国表演武术。15岁的时候,他已经连续5次夺得全国武术冠军的头衔。

从被选入体校开始,李连杰每个月都会给家里带回在体校的5块钱“工资”。直到16岁,他的工资涨到88元。当时,这个工资级别已经和高级工程师同级。 李连杰心里明白,武术运动员这条路,他已经走到了头。“我已经用五次冠军证明了我,我还能证明到什么时候,十年吗?不可能。你总有老的时候,总有改变的时候。” 恰在此时,一个崭新的机会,出现在他的面前。

上世纪70年代,一部《精武门》横空出世,李小龙燃起银幕上的武术魂。 为了提振民族自信心,电影行业决定,要拍一部有关少林寺和太极拳的电影。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