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60岁以上人口破百万!没想到,兰州的老龄化已经这么严重了!

前几天有两个热搜话题,一个是:“明年的年龄有点严肃了”。怎么讲,就是社会对特定年龄存在隐形KPI:比如25岁立业、30岁

前几天有两个热搜话题,一个是:“明年的年龄有点严肃了”。

怎么讲,就是社会对特定年龄存在隐形KPI:比如25岁立业、30岁成家、35岁职场站稳脚跟等。

从今年开始,就是90后这一代已经完全迈入中登时代,而00后也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了。

但是很多人还处于个体进度滞后的状态,比如30多岁依然面临职业、婚姻、生育迷茫。

还有一些年龄贬值论,各种叠加对大家造成年龄焦虑。

也有很多00后、90后,估计还感觉自己的心理年龄还停留在大学刚毕业的那一年。

人最不合理的就是老年期太长了,明明20多岁30多岁人生才刚刚开始,身体却在开始老化了。

有时候对比他人,也总会有种“人生不及格”的焦虑感。

另一个高位热搜是:“我国人口发展出现了新特征”。

主要是长期低生育引起的少子化,以及老龄化的速度与深度都在加剧,我们已经完全迈入了中度老龄化社会。

国家统计局近期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25》,公布了2024年全国31个省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和其占比情况。

数据显示,有19个省份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20%,或者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4%。

今年兰州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底,兰州市常住人口443.65万人,60岁及以上101.47万人,占总人口的22.87%;65岁及以上74.5万人,占总人口的16.79%。

是的,兰州60岁以上人口数量已突破百万!

而且,兰州的老龄化情况要高于全国、全省水平,也高于很多新一线城市。

而整个甘肃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493.07万人,占总人口的20.06%;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335.05万人,占比13.63%。

我说一个自己的真切感受,在兰州这样的城市,身边已经明显能感觉到,公园里遛弯的老人越来越多,小区里的小孩却没以前热闹了,愿意生孩子的大多也是只要一个。

还有就是更多的朋友都越来越重视教育,身边高学历的单身朋友一抓一大把。

相关统计也有披露:2024年全国老年人口抚养比同样达到历史最高,为22.8%。

这意味着,大约每4.35名劳动年龄人口,要养1名老年人。

现在的问题很明显了:老登的数量每年稳步在增加,未来十几年,老年人口预计达到4亿规模,广场舞大军越来越庞大。

中登、小登严重不足,“不想生、不敢生、生不起”成了很多年轻人的共识,养老金的蓄水池也没有了源力 。

前几天《焦点访谈》节目爆出消息:我们的小学在校生规模2023年达峰,初中在校生规模2026年达峰,高中在校生规模2029年达峰,大学在校生规模2032年达峰。

他们都是同一批人,也就是2016年出生这一批宝宝,也是近25年的生育高峰。

这一批倒霉孩子,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是人类历史上最卷的阶段。

而各个阶段达峰之后,会立刻急转直下, 这个看似遥远的人口统计数据,对很多人而言意味着一个时代的转折。

比如消费、产品和服务、产业、医疗康养、教育系统的调整,住房价值的分化,以及政府债务加重、大部分城市面临人才流失等等问题的爆发。

上世纪60年代的婴儿潮一代在80年代生育的子女,将在2045年前后集体进入老年,形成史无前例的老年人口峰值。

另一边长期低生育率是必然,各类政策开放难以改变年轻人口锐减的情况,三年3600的补贴,显然无法改变这种现状。

而且中国人均寿命已达到78岁,预期寿命还在持续延长。

老人越来越多,越活越久,当足够多的长寿老人成为社会人口的主体时,我们就得迈向一个“必须学会与老龄化共存”的时代。

从政府层面来看,很多城市提前都在针对老年友好社会做顶层设计,以应对老龄化的加剧。

《十五五建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政策机制。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优化就业、社保等方面年龄限制政策,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层面均出台多项政策扶持银发经济产业。

像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养老消费、老龄健康、金融支持、银发旅游列车等领域配套政策。

在地方层面,已有十多个省(区、市)结合实际发布了银发经济专项政策。

兰州这几年也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实施方案》、《兰州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兰州市养老服务条例》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

而且先后被列为:全国养老服务改革城市、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

截至目前,兰州共有养老机构22家、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65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0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10个、村级互助幸福院510个,养老总床位2.44万张。

近几年也累计建成了113个社区长者食堂,月均提供助餐服务30余万人次。

与此同时,兰州也把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纳入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统筹推进。

十四五期间,已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066个。

这两年也在连续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投入1.08亿元改造资金撬动适老化养老服务消费市场。

银发经济、老年友好型社会,明显这两年在官媒那里成为了出镜率最高的关键词之一。

数据冰冷,现实滚烫,上百万银发族不是数字,而是越来越多的需要被温柔以待的生命,这是一座城必须扛起的责任。

养老金紧、生娃难、抢人急,压力巨大。

年轻人流入不足,中年人纷纷跑路,老年人快速增加。如果不采取措施,未来的兰州,恐怕会更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