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真情!退休后的外交官夫妇,本该享受悠闲生活,妻子却在电视上——看到年轻乡村教师背着孩子上学的场景,便告诉老公:“我想去支教!”丈夫二话不说就同意了,来了才知道,这里没有新鲜蔬菜、半年难得洗澡,甚至因为旱厕就在卧室隔壁,晚上睡觉还得戴口罩...... (主要信源:原文登载于 中国新闻网 2014年3月6日关于“前外交官朱敏才的桑梓情”的报道) 尽管条件如此恶劣,这对夫妻依然用行动改变着无数人的命运,他们已经在大山深处默默奉献了整整10个年头。 朱敏才坐在电脑前,盯着屏幕上那个神采奕奕的自己,不禁感慨万千,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自己已鬓发花白,可那颗热爱教育的心却丝毫未变。 回想起曾经的外交官生涯,朱敏才不禁莞尔,四十年里,他周游列国,见识了世界的精彩纷呈。 本以为退休后就此安享晚年,谁曾想人生还有另一番天地等着他去探索,那天,他和妻子孙丽娜看了则新闻,讲的是贵州山区教师的艰苦生活。 孙丽娜轻声一句"我们去支教吧",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彻底改变了两位老人的人生轨迹。 朱敏才心想:"谁说退休就得安安稳稳过日子?咱们还能为社会做点事呢!"于是,夫妻俩收拾行囊,义无反顾地奔赴贵州大山深处,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朱敏才和孙丽娜夫妇这十年来可没闲着,他们俩在贵州省各地的学校来回奔波,支教的足迹遍布黔西南州、贵阳、遵义等地。 说起来,他们去过的学校可不少,什么望谟二小、世华小学、裕民小学等等,但最让他们印象深刻的还是那个藏在深山里的尖山苗寨小学。 能想象吗?那学校可是苗寨村民一砖一瓦搭建起来的,每次想买点日用品,他们都得走上四个多小时才能到集镇。 虽说条件艰苦,但这对老夫妻可没被吓倒,他们不光教语数英,还给孩子们上品德课、音乐课和体育课呢。 朱老师还很喜欢摄影,他总是拿着相机,把村里的人和事都记录下来,他们俩的付出没白费。 原本羞怯的山里娃现在变得活泼开朗了,有个叫李毅的六年级男生,以前见了生人都不敢说话,现在倒好,一见到记者就用英语打招呼:"Good afternoon, Where are you from?" 朱老师看到这变化,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他想起三年前,这孩子和其他同学一样,上课念课本还行,平时说英语可是哑巴得很呢。 但是凡事都是有代价的,十年光阴,朱敏才和孙丽娜这对夫妻为了支教事业,选择了远离亲人。 日子过得并不容易,两人都被各种疾病困扰,孙丽娜的眼睛几乎看不见了,朱敏才也是一身毛病。 但你别看他们身体不好,心里头可是热乎着呢,孙丽娜说得好,虽然支教生活又苦又累,可是看到孩子们一天天进步,心里就美滋滋的。 这份快乐和成就感,是他们坚持下去的动力,就冲这份执着和热情,咱得为他们点个赞! 可是令人心酸的是,这间宿舍与学校的旱厕只有一墙之隔,经常臭气熏天,每次从北京回到山区,孙丽娜都会像交代后事一样与女儿通电话。 她轻声说道:"万一到那边回不来了,这些事必须要交代给你......" 然而,话音刚落,她又振作精神,满怀希望地踏上了返回山区的路程。她的行李箱里装满了给孩子们买的学习用品,沉甸甸的不仅是物品,更是一份深沉的爱。 朱敏才和孙丽娜的故事,就像一首动人的赞歌,唱响在贵州的大山深处,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桑梓情怀,用爱心点亮了山区孩子们的未来。 在这个春日的午后,当我们再次将目光投向那间不足二十平米的小屋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两位普通的老人,更是两盏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着贵州山区教育的希望之路。
人间有真情!退休后的外交官夫妇,本该享受悠闲生活,妻子却在电视上——看到年轻乡村
易信娱乐
2024-09-23 15:04:3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