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既然说了“兵者诡道也”,为什么吕蒙白衣渡江会被人不齿? 《孙子兵法

浩浩你好 2024-09-26 11:54:05

《孙子兵法》既然说了“兵者诡道也”,为什么吕蒙白衣渡江会被人不齿? 《孙子兵法》中提到的“兵者诡道也”确实强调了在战争中使用策略和欺骗的重要性。这句话意味着军事行动往往需要通过出奇制胜、迷惑敌人等方式来达到目的。然而,尽管《孙子兵法》提倡使用各种策略,但在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中,对于某些特定行为还是有一定的伦理标准和社会评价。 吕蒙白衣渡江的故事出自三国时期,当时东吴大将吕蒙假借患病之名,暗地里却秘密准备军队,并且伪装成商船队成功偷袭了关羽守卫的荆州,最终导致了关羽的失败。这一事件虽然体现了军事上的智谋与策略,但在后世的一些评价中,人们可能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种行为感到不齿: 1. **违背信任**:关羽与东吴原本有过一定的合作关系,而吕蒙的行为被看作是背叛了这种信任关系。 2. **个人品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诚、正直等品质是非常受重视的。尽管军事上讲究计谋,但过分的欺骗有时会被视为缺乏诚信的表现。 3. **手段过于隐蔽**:尽管战争中的欺诈是常见的,但如果手段被认为过于阴险或者有违常规,可能会影响到对执行者的道德评判。 4. **历史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人物的事迹经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解读,可能会被赋予更多的情感色彩。关羽作为忠义勇武的象征,在民间有着极高的地位,这使得任何针对他的不利行为都容易受到负面评价。 需要注意的是,对历史事件和个人行为的评价往往会受到时代背景、文化价值观以及具体情境的影响。因此,即使是在同一文化圈内,对于同一事件也可能存在不同的看法。吕蒙的白衣渡江虽然在战术上取得了成功,但在道德层面上是否被接受,则取决于观察者的视角和价值判断。 屏幕前的您对吕蒙白衣渡江怎么看?评论区见!#趣读《战国策》# #漫谈三国智者# #谈谈三国典故# #分享历史的智慧# #三国典故探讨# #历史佳话分享# #分享历史佳话# #探讨三国典故# #趣说三国典故# #闲聊历史典故#

0 阅读:0
浩浩你好

浩浩你好

感谢大家的关注